纪录片《广州故事》热播中 总导演:捕捉到故事已满足
“捕捉到了故事 已经满足”本周于央视首播的五集纪录片<<广州故事>>备受瞩目,广州日报日前独家连线正在海外工作的总导演顾筠,邀请她和主创团队分享影片的背后故事、创作心迹。这位2008年北京奥运与2010年广州亚运的官方电影执导者表示,<<广州故事>>感人且具观赏性,成果有目共睹,“我会给自己打个高分。”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 通讯员穗宣
与广州结缘
收获长期“样本”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电影<<永恒之火>>的执导者,顾筠受广州亚组委的邀请,于2010年拍摄出亚运会历史上的第一部官方电影――<<缘聚羊城>>,聚焦广州,透视亚洲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新发展。这是她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广州,“也是从那时开始,与这座城市结缘”。
广州,一座向海临风、过尽千帆的千年商都,2000多年来从未停止与世界的贸易往来。
借广州亚运的契机,顾筠锁定了广州作为城市类题材的长期“观察样本”。从<<缘聚羊城>>开始、到<<穿越海上丝绸之路>>、再到<<广州故事>>,8年来,对这座城市的观察及调研由外到内,逐渐走进深处。
“说起‘改革开放’,在全中国也许找不到第二个城市如广州般特殊。”顾筠谈到,开放之风已渗透到城市的历史中、基因里。因此,讲述广州的开放,就要从2000年前说起。而40年前,当中国正式宣布改革开放,广州自然走在了前列:出现了第一个中外合资合同、第一个五星级合资酒店、第一个私营早点店 、第一个私营发廊、最早的私人服装设计工作室等,“广州发型”“广州服装”曾经引领着中国的时尚……顾筠向记者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般亲切。
感受风气之先 落点在人间烟火
“都说广州得风气之先。所谓风气,其实最终都落点在人间烟火的民生层面上。”在顾筠眼中,开放既是贸易合作,也是文化交流。“十九世纪以来,西学东渐,你发现第一站仍是广州,之后的改革开放,重新激活了知识界,学术思想和探索精神薪火相传。”
深读广州的这些年里,顾筠发掘了各个专业领域的低调“牛人”:7分18秒完成白内障手术的眼科医生“陈一刀”;设计工程抗震结构的科学家周福霖;用艺术疗法帮助特殊儿童的少年宫老师关晓蕾……他们有的治学严谨,有的仁心仁术,无不折射出一座城市的人性光芒。
顾筠说,改革开放40年里,广州城里人来人往,广州人一如既往, 游走于世界各地,有求学、有经商,更有海外医疗援助。把青菁抗疟疗法带去非洲,并长期在当地驻站收集观察疟原虫含量,帮助当地人抗疟的团队,全国只有一支――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菁抗疟团队。他们在<<广州故事>>里占据重要篇幅。
40年来,广州早已是国际化的大都市,每天都进行着繁忙的迎来送往,它不仅吸引了一批批的背包客,也吸引了一批批来此寻找机会并选择留下来定居的外籍人士。<<广州故事>>里就有来自法国的服装设计师阿奔和来自厄瓜多尔的球星麦坦巴。
40年来,不仅是民生状况的变化,也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及协同发展,国家对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鼓励,又激发了这座城市出现了新一轮的挑战者们。顾筠为此走到研究生物3D打印技术的袁玉宇、微信技术团队、探索传统工艺的新型销售模式的小茹等人身边,用镜头铺陈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创新发展故事,抒发着主创者对广州未来的殷切期待。
我会给自己打个高分
广州日报:<<广州故事>>是否拍出了预期的效果?
顾筠:我的纪录片风格以纪实为主,就是以观察方式去追踪小人物故事。所以时间对我而言非常重要。这次从调研到完成每集30分钟的五集片子,耗时一年半。虽然过程很紧张,但故事都捕捉到了,所以作为导演的我是感到满足的。
广州日报: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顾筠:<<广州故事>>的成果有目共睹。跟同类影片相比较,我会给自己打个高分。
广州日报:面向全国观众播出,影片卖点在哪里?
顾筠:相较于国内同类影片,首先,<<广州故事>>不是政论片,是多数观众更为喜欢的呈现形式。其次,虽然全片仅五集,每集时长不超过30分钟,体量并不大,但沉淀了足足8个月的心血。我们除了在内容上尽力捕捉鲜活的故事外,还尤其强调影像造型,在色彩、线条、影调、构图上都做了情感化处理,同期声运用也加强了临场感和真实性。所以,<<广州故事>>故事真实,又有视觉震撼,可看性强。
广州日报:假如有续集,你会选取哪些新元素,补足广州“城市主题”?
顾筠:这个问题需要团队的进一步探索,我想主要会关注民生问题。本人更倾向于锁定几个人物,做深度观察和长期跟拍。
<<广州故事>>各集看点
“总导演版”指南来了
“通过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首先要找到合适的人,之后还要找到观众普遍能接受的叙述方式。”顾筠向记者逐集详解,如何通过人的故事,透射出一座城市的变迁步伐:
第一集<<回眸>>
旨在讲述城市历史发展中的几位先贤的故事――伍炳鉴、陈启沅、戴宗汉。回到当下,顾筠选择了中外两位青年,通过他们的视点把观众带进历史,“捕捉文仕博物馆馆长黄思衡的这种心路历程,并通过他的视点把观众带进历史,这是此片讲述历史时,对视听语言的一种探索。”
第二集<<弄潮>>
其实就是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顾筠对人物选择的标准为不仅是最早的个体户,还要有延续性,也就是说他们所从事的行当须存活至今。这样就过滤掉一大批人,最终找到了起草第一份中美贸易合同的美国律师――包恒;广州最早开早餐店的个体户――朱铁强;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合资酒店――白天鹅酒店的外资代表霍震霆等人。直击他们的专业领域,呈现鲜活的职场生涯。
第三集<<心旅>>
要寻找广州的“牛人”。行行有状元,寻找行业内的“标兵”很容易,但“标兵”故事不见得都能打动人,经过层层筛选,才最终确定了眼科白内障手术医生陈伟蓉、设计工程抗震结构的科学家周福霖、特殊儿童教育家关晓蕾。通过他们的戏剧性故事,穿插采访和资料来追忆历史。
第四集<<远行>>
要寻找长期驻外的广州人和客居广州的外籍人。青菁抗疟援外医疗队是中国唯一一支长期驻扎在贫困国家和地区的医疗队;客居广州的外籍人很多,但能说一口流利广东话的人并不多,法国服装设计师阿奔不仅会广东话,还会普通话,掌握了当地语言,又娶了位广州太太,在广州的生活可算如鱼得水。“客居他乡”的戏剧性故事,让观众在短短的25分钟内体验了时空跨越和多元文化。
第五集<<拓路>>
要寻找的是创新者。最初设定的标准不仅是科技界, 也可以是艺术界或其他领域。从生物3D打印拓路者袁玉宇,到传承发扬粤绣手艺钉金绣的拓路者小茹,再到人类交流方式的引领者微信研发团队,把观众带进了技术核心的现场,同时还与观众分享了先行者们的真切感受。改革开放再出发,民生的变迁离不开进取的力量。
撸过。。。。。 楼下的接上 无论是不是沙发都得回复下 楼猪V5啊。。 我也来顶一下.. 打酱油的人拉,回复下赚取积分 我是个凑数的。。。 前排顶,很好! 报告!别开枪,我就是路过来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