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纪录片:一个被低估的行业】 ✑电影市场发现新矿藏 ✑ 在当今大片横行的时代,票房动不动就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国内那些低成本纪录片的存在感一直显得比较尴尬。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当纪录电影票房破亿的时候,就是纪录电影崛起的时候。能不能崛起还有待市场印证,但现在真的有纪录电影取得了过亿的票房。 那就是此前引发广泛关注的纪录电影《二十二》,过于那些坐着电影梦的纪录片的导演而言,可谓是打了一针鸡血。 票房过亿已经见惯不惯,但对于纪录片却是迈出了一大步,可见此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中,纪录片是多么地不赚钱,纪录片的发展一直面临着挥之不去的烦恼和尴尬。 图 《三十二》&《二十二》 by 新浪 -01- 制作经费有限 西方每集纪录片的制作在10-20万欧元,大制作甚至达到百万美元。 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纪录片《海洋》来到中国,两个月票房收入高达2500万元人民币,刷新了国内纪录电影的票房纪录。但《海洋》拍摄历时5年,耗费5000万欧元。 而中国大部分纪录片的制作经费,单集很难超过10万元。长期以来纪录片产品并没有给投资者盈利的信心——创作者抱怨没有足够的投资,无法完成盈利诉求。 可以说,投资与创作的纠结,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纪录片迈向市场的步伐。 不是没有低成本电影逆袭的先例,如何在有限的经费里表达出想说的东西,这对国内的纪录片导演而言,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摸索。 图 环保纪录片《海洋》海报 by 堆糖 -02- 排片不受宠 纪录片题材小众,受众群体有限,市场容量不大,回报周期较长,没有明星吸引眼球,自然不会成为院线眼中的票房重点。 《二十二》首日紧紧获得1.5%的排片,但在负责排片的从业者眼中,这属于正常范畴。 可喜的是,从网络评价方面看,除了几部主打明星元素的纪录片外,几乎所有院线纪录片都收获了7分以上的高评价。 所以不难发现,所有票房成绩好的纪录片,几乎都经历了一个“低开高走”的过程。 在《二十二》之前,一直是纪录片票房冠军的《我们诞生在中国》,在刚上映时同样遭遇票房冷清的尴尬。 图 《我们诞生在中国》海报 by 一财网 但几乎与《二十二》有着相似的境遇,通过高上座率以及各界声音支持和消费者良好口碑的支撑,票房在首周末呈现爆发式增长,随后获得超过六千万的票房成绩。 同样的,今年6月上映的《重返·狼群》,由两位毫无拍摄经验的成都市民耗费7年时间制作,在凭借好口碑发酵的情况下,上映头两周连续取得超过千万的票房成绩,最终拿下3292万元的票房。 所以,纪录片从业中不要只去抱怨排片,还是把自己的电影打磨成一个可以低开高走的作品吧。 -03- 明星和IP只能锦上添花 如果回顾国内纪录片院线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个问题,一些貌似具备卖座因素的纪录片,在上映后往往无法收获预想中的票房。 其中最有名的案例就是2014年上映的《我就是我》。 图 《我就是我》拥有众多流量明星 by 网络 这部取材自2013湖南卫视《快乐男声》的纪录电影《我就是我》,里面有华晨宇、欧豪、白举纲等流量明星,本来创作方对此片的市场表现还是有所期待。 但没想到这部纪录片早早就被打上了“粉丝电影”的标签,更是被网友大范围质疑。虽然这部影片在之后获得不少纪录片奖项的肯定,但都无法改变其在市场票房与口碑的双失利。 同样是具备明星因素的《一路逆风》,虽然有红得发紫的邓紫棋,但这部纪录片在口碑和市场表现上也同样可以用尴尬形容。 此外,在网络大热的《舌尖上的中国》与《我在故宫修文物》两部纪录片,都纷纷尝试通过推出电影版征战大银幕市场,但目前看,网络上的高评价并不具备票房的高转换率。 IP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如果电影的本质空洞,只会和ip造成双输的局面,所以,IP或者明星,能有最好。 没有的话,还是要把想表达的东西做好,毕竟看纪录片的观众,大都不是看热闹的。 图 《我在故宫修文物》海报 by 网易 -04- 逆袭的《二十二》 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二十二》成功了。 我们先来看一组《二十二》上映后的数据,8月14日该片上映后在豆瓣评分8.8分,上映首日,排片占比从1%升至1.5%。 次日,排片占比升至4.9%。1.7亿元票房超过此前最高纪录获得者《我们诞生在中国》(约6660万元)。 当前,在任何搜索频道里输入“纪录电影《二十二》”,大多数新闻显示出的结果都是票房过亿。 -05- 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行业 事实上,就连1000万元也曾一度被纪录电影的业内人士视为“天花板”。而现在的票房反映出,纪录片不得不说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产业。 据《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7)》显示,2016年,共有5部国产纪录电影进入院线公映,总共收获7600万元票房。 图 《纪录片研究报告》 by 京东 加上一部引进纪录片,6部片子总票房为8292万元,加起来还没有1个亿。 而今年暑期档,单部纪录电影票房已超过去年总和。 除了《二十二》表现让人惊喜之外,《重返狼群》的票房达到3283万元,《地球:神奇的一天》票房也超过3000万元,而且后劲十足,业内预测有望突破5000万。 对业界来说,《二十二》等近期一系列成功纪录片的出现,除了喜人的数据外,影响更深远的一点是,它预示着纪录电影或将有无限可能。 比起以明星演员、特效场面著称的商业大片,纪录片的成本普遍不高。 省去了高昂的演员片酬,也不需要在打光、布景和后期特效上大费周章,这也让纪录电影的投资回报率相对成本而言非常可观。 图 《地球:神奇的一天》剧照 by 网络 -06- 行业崛起需百花齐放 有了现象作品的出现,继续打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才能让这个行业真正崛起。 那么什么样的影片适合影院播放,又适合观众观看呢? 首先要了解当下观众喜欢看什么,优质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要用内容打动观众,不仅要挖掘到观众心里想要的题材,最主要的是要具备讲好故事的能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观影需求日益多元化的观众,对于电影市场有了更高要求,纪录电影的市场空间还是巨大的,关键是题材、方法要有足够的新意。 但是市场的培育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纪录电影的发展不能着急,要给市场、给观众时间。 |
GMT+8, 2025-1-15 23:01 , Processed in 0.09695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