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档期大战,韩寒带着他的第三部长片作品《飞驰人生》和影迷们见面。
在《后会无期》《乘风破浪》两次票房口碑双丰收之后,影迷对韩寒的作品保持高度的期待。仅预售票房就破一亿,而截止今天发稿,《飞驰人生》的首映日票房已经突破3亿。
韩寒,一个红了近二十年的名字。他曾经是不羁、反叛、个性的代名词,以往的文字有着个体对社会的思考,犀利、透彻。从文字时代走进视频时代,他也在变化这自己的表达方式。
人到中年,随着阅历增长,韩寒对外表达变得温和许多,这些温柔,我们能从他的电影中窥得一二。 电影是个复杂的表达,从文字到影像,韩寒一部一个脚印的探索创作。
从首作《后会无期》的小清新离愁别绪,到《乘风破浪》对“个体”的审思,再到《飞驰人生》里丧逼大叔的重返车坛,挑战新一代高手的励志、搞笑遭遇,他的电影一直在变化。
拍电影是他的第四个人生目标,即使这个计划开启的比较晚,但是能从他的作品里,看到进步。
01、惊艳视觉呈现的背后
韩寒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导演,但他的作品从不缺艺术表达,《后会无期》如此,《乘风破浪》如此,《飞驰人生》依旧如此。
不仅如此,电影里还有非常多的令人惊艳的镜头。比如说:《后会无期》结尾陈柏霖走向雾霭濛濛的海岸;《乘风破浪》开场令人惊艳的开场; 虽然《乘风破浪》中也有涉及赛车的部分,但更多是作为背景成分的存在。而《飞驰人生》里,这些惊艳的镜头则统统对准——韩寒最爱的赛车。电影里不少紧张刺激赛道战况呈现,给观众带来不小的冲击,就如电影里沈腾说的,“这是驾驶的艺术。” 作为一名职业赛车手,韩寒的专业性不容置疑,但《飞驰人生》的拍摄依旧难度重重。专业性、制作成本、拍摄难度也是国内这类题材作品稀少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视觉呈现,韩寒带着剧组去新疆最美赛道巴音布鲁克草原取景,拍摄电影中拉力赛的戏份。 他曾在采访中说,“在新疆(拉力赛道)拍了一个半月,4000多米的海拔,赛车维修和保障等都很难。”一辆赛车开出去,几秒加速度就离拍摄地很远,场面调度更庞大。 另一个难题则来自制作成本,“主角的赛车必须备三到四台,配角备三台,每台改装费用两三百万,单改装成本和搭景的成本就非常高。”再加上重要的场景搭建、观众群演等等,都是加大拍摄难度的因素。
不过,有难度也意味着有更多吸引人的部分,今天的票房已经说明了一切。
02、勇往直前的励志人生
韩寒的梦想里,有一个是成为冠军车手。在“作家”这个标签之后,拍电影这个目标之前,他曾用10年时间拿到7个赛程总冠军。 一直以来,韩寒的电影里总是离不开赛车的影子。
他曾说做赛车手的经历,对于自己做导演有启示,“(执导电影)就像赛车一样,任何工作人员都能看见你专业不专业。很多事情不能靠心计,最重要的还是能力。大家都是能力很强的人,看一眼就彼此明白了。” 正如他请阿信唱的《飞驰人生》主题曲叫“一半人生”,赛车对韩寒的意义可想而知。
这次,韩寒直接把最爱的赛车搬上大银幕。虽然拍摄一部赛车电影难度大,但却是他很早就有的想法,而豆瓣口碑7.2,也正说明了电影的成功。
赛车对韩寒而言,有着异样的魔力,也同样是一个精神寄托——勇往直前,遇见的是更好的自己。
他的电影,有很多像赛车精神致敬,或者说像梦想致敬的部分。 《后会无期》里冯绍峰陈柏霖开车上路,一路上见识人生百态;《乘风破浪》里邓超是个赛车手,从不被父亲理解,到完全理解父亲的故事;《飞驰人生》里沈腾饰演的丧逼大叔,讲述了一个希望重回赛车场找回人生价值的故事。
某些时候,电影反映了创作者的想法。也许,“励志”就是韩寒的电影一直想传达给观众的东西。
作家也好,职业赛车手也好,做导演也好,韩寒都在不同程度上拓宽人生,成就更好的自己。
03、寒式幽默
从刚开始转型当导演备受质疑不同,现在再也没人敢说韩寒不会拍电影了。
韩寒电影已经有着浓重的个人风格,从《后会无期》《乘风破浪》里风靡网络的金句,再到《飞驰人生》里的,喜剧风格已越来越成熟,并自成一派。 至于这种幽默,是韩寒早年的写作习惯,“小时候写文章,就怕别人读不下去,所以恨不得处处出彩、段段有点,导致以后的小说和杂文都带着这种气息。在这样的社会里,我分享快乐,是希望大家看到以后都能快乐。”
无论国民好感度还是观众缘,韩寒都是有口皆碑,那份独特的“寒式幽默”也已经深入人心。
而且韩寒不会讲大道理,更多的是在故事中、在轻松幽默的台词中,给观众带来潜移默化的感动,引发大家对亲情、友情、爱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的思考。
作家、导演、赛车手、监制……韩寒有一系列标签。导演仅仅是他人生的第四个目标,这位个人意识觉醒者,在人生之旅上,画满符号,而往后他还会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不可预测,就期待吧! -END- |
GMT+8, 2025-1-16 01:55 , Processed in 0.15078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