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体》开始期待刘慈欣老师的小说能真正的搬上银幕,但《三体》电影计划流产,相对晚开机但《流浪地球》成为刘慈欣老师第一部被搬上银幕的作品,可以说备受原著书迷和科幻影迷的期待。
看完电影,作为一个科幻迷,终于可以大声说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真的到来了。”
书迷可以彻底抛开“怕是烂片,怕改不好,怕演不好”的各种心思,安心到电影院看一部好片子。 电影的导演是郭帆,从执导过青春片《同桌的你》、动画电影《李献计历险记》,《流浪地球》是他的第三部长片作品。
从电影彩蛋可以看出,《流浪地球》是一个系列片的计划,如此来说,剧情的铺陈、结构设定、人物成长设定等都非常的重要。而导演帮之所以推荐此片,同样是在这部科幻片里,发现了不少的亮点。
把这么气势恢宏的一部科幻小说搬上银幕,其实是意见非常具有挑战的一件事儿,
看这部科幻片需要带包纸巾~
《流浪地球》的背景,在这里先和没看过书的影迷们科普下:在太阳即将毁灭的未来,人类组成联合政府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让地球飞出太阳系,开启了预计耗费2500年的寻找新家园。
这个耗时2500年的逃离计划,分为三个阶段。地球先进入“刹车时代”,让地球停止自转。然后是“逃逸时代”,全功率开动安装在全球的发动机,逃离太阳系。然后进入“流浪时代I”,继续加速,飞向比邻星。然后是“流浪时代II”进行漫长的减速。最后是新太阳时代,即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 科幻片的世界观尤为重要,为解决中国科幻电影在科学设想和世界观构建方面相对薄弱的问题,导演郭帆专门邀请了四位中科院科学家一同探讨,并最终建立了这套严谨的世界观。
开场7分钟,导演以及交代好了故事主角和世界观背景。不知如此,而导演并没有浪费这7分钟,在当山崩、海啸、大雪冰封之后,地球开启流浪计划飞出轨道的瞬间,伴随这各种语言说着“再见”的镜头,惹得全场观众激动落泪。
为了孩子、为了家人,人类和地球不得不出走流浪,寻找新的家园,而电影也从这里定下了一个基调——“对家的眷恋”,而这分情感,同样贯穿整个电影。无论是主角父子、还是偶尔会出现的各国救援队,都在纷纷赶回家做最后的团聚。这种氛围和新年气氛不谋而合,也许这也是电影定档大年初一的原因之一。
地球起航17年后,地球遇到了流浪之旅的第一次危机。流浪地球计划的第一阶段是利用木星引力,变轨飞出太阳系,但是由于轨道推演和实际情况相驳,地球在变轨之后,即将撞击木星面临解体毁灭。
而整个剧情从这里开始围绕“救援”二字展开,拯救计划,倒计时:37小时4分12秒。
而接下来的拯救计划,计划失败,再遇到转机,以及困难重重,一切节奏都在导演的掌控。让观众主角紧张,沮丧,伤心,绝望,奋起,无心在想其他。当然为剧情和人物痛哭流涕也是不可避免的。
“拯救”过程中的牺牲、艰难、患难之交,大爱大义,是对人类航天精神的理解,也完美的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概念,更是全片的多个泪点。
至于这个危机最后是如何解决的,过程又如何跌宕起伏,就先不剧透,总之不会让人失望。
抉择,是角色最好的成长方式
“我是中国航天员刘培强”,这句话由吴京说出来,简直没有违和感。
电影里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中校刚刚收到退役通知,即将返航和儿子相聚。吴京把独自在空间站17年里对儿子的思念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展现体现在很多细节之处:是每天在休息仓窗户上画出的木星位置,也是得知儿子不在地面既定位置时蹙着的眉头,还是每天随身携带的一家人的合影,还是拜托救援队长王磊保护刘启时的恳求眼神。
由于木星引力危机,宇航员全部进入休眠。他明知违反规则面对的处罚毅然破开休眠舱,去总控室寻找答案,当他艰难的突破睡眠舱到达总控室时,已经是地球毁灭前的最后半小时。和“莫斯”据理力争,和政府晓之以情动之以礼,为儿子刘启寻找存储的机会。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在电影最后完成了作为航天员的责任和使命,也完成了对儿子的诺言,成为刘启抬头就能看到最亮的那颗星。
少年刘启,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中校的儿子,是电影的主角。导演选择了一个年轻演员屈楚萧来出演,出场自带少年中二气场,屈楚萧很适合这个角色,他的叛逆、不服输、天不怕地不怕、热血和最后的哀伤都一一被演绎出来。电影里他对父亲有心结,因为不想见父亲,所以偷偷带着妹妹到地上的世界探险,并且打算不再回来。
刘培强身上那种责任在肩不逃避的精神,同样影响了作为儿子的刘启,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勇敢的选择。在前一个运送火石任务失败后,面临是回家还是继续另一个更远更艰难的运送任务时,他也从其父亲身上继承了优秀的品质,为了人类的希望,继续执行任务。这也成为电影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其实,原著里刘慈欣对笔下的人物并没有太多细腻的描述,更多的是用情节推动人物的成长,每个抉择都是一次新的蜕变,都是人物成长弧光的体现。电影保留来这种人物塑造方式,刘启、韩朵朵、在这近40个小时里经历的牺牲、死亡,是对这个青葱少年最好的洗礼。而经历一系列变故之后,少年刘启终于成长起来,成为未来流浪地球计划的潜力新一代。 这是一个人类和地球自救的故事,同时它也是一个父子故事,但父子故事存在于中国血缘当中。电影的第一个镜头从家庭开始,到最后同样落到家庭情感之上,以小爱成就大爱,故事本身的东方视角非常明确,也极易被国人理解。
这是刘慈欣小说里一直贯穿的一个概念——只有“爱”才是人类能够最后存在下的根本。而电影也并没有抛弃这个概念,就像电影里的台词,“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已经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了。”
5块特效,毫无没有违和感
电影还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特效,这次影迷可以安心的看一次五块特效的电影了。
《流浪地球》是真正每一帧都在烧钱的电影,为展现《流浪地球》中的宏大世界,导演带着三百多人的概设和美术团队用十五个月的设计、绘制、规划,呈现出2000张概念图和5000多张分镜; 电影里,地木相撞、地球“刹车出走”、地标城市的轰然崩塌等奇异景观非常震撼。行星发动机宏伟壮观,航天飞机外部结构和内部构造,都非常的吸引人眼球。更有很多小细节设计,比如小型飞船的造型、地面运输车的构造、防护球的设计、科幻感十足的黑白红三个版本的宇航装备等等,工业质感十足,而且真实度非常高。
仅行星发动机这一项,就有严格的数量规范,行星发动机的宽高比、推力、燃料和分布地域也经过缜密的推敲。最重要的行星发动机内部构造,各种管道、开关,特别是发射口的设计,都毫无违和感。
原著中占据很大笔墨的“冰原”、“地下城”等场景也都将在片中实景还原。比如:车水马龙的北京,被漫天风雪和高架桥覆,鹅毛大雪扑面而来,冰封住了北京最繁华的CBD;上海市区已经面目全非,特别是当奥林匹克体育馆和东方明珠被百米冰原覆盖,视觉震撼max++级别。
东方式的幽默感随处可见
其实很多电影,在人设上会特定某个角色为搞笑担当。但《流浪地球》并非如此,即使一出现就比较搞笑的混血儿隋凯的角色,也在后期有一定的成长,并不完全是搞笑担当。 难得的是,在这部电影中,并没有特意的这种设定,电影的幽默是建立在文化层面上的。
像电影种刘启开车时,交通规则“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泪两行”的语音提醒,和“倒车请注意”的警示条;再如研究员李一一设计的中国新年金蛇狂舞音乐倒数计时程序,和大年初一气氛相合;还有俄罗斯航天员和伏特加的梗,也同样人会心一笑;特别是冰封的北京CBD和上海东方明珠塔的出现,让观众有了更深刻的带入。
这些小细节的设定,是国人一定会理解的一些调侃和对话。这些情节和细节也让科幻和中国元素做了恰当融合。
郭帆的这次改编,作为电影监制的刘慈欣表示改的十分成功。同样也获得了很多铁杆书迷的认可。很多书迷都热情的表示,还期待下一部。
正如开头所说,中国的电影产业,特别是重工业电影制作链还没有发展完善,科幻电影制作更是没有前人经验可以借鉴,《流浪地球》真的是开了一个好头,它给后人制作科幻电影立了一个标杆,从今天开始中国的科幻电影真正起航了。
虽然电影还没上映,但是可以预见这个春节档,《流浪地球》必占一席之地。 -END- |
GMT+8, 2025-1-16 02:02 , Processed in 0.6386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