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讲讲拼多多红包的一些套路,从另一个角度看红包活动对产品、运营的影响,供大家参考~ 拼多多红包相信大家还是挺熟悉的,这次给大家主要分享其中两种。 接下来开始进入正题。 类型一:组团拆红包1. 活动流程2. 活动分析(1)流程分析 这是拼多多早期红包的流程。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红包有很明显门槛,用户第一次进去,只是占了一个拆红包的名额,等邀请5个还是6个小伙伴加入之后,才能把红包拆开。 (2)用户门槛 这个红包对是否是新用户没有什么要求,新老用户均可参加,有点像现在的京东京豆活动。 这样的设计,使得活动既可以拉新,又可以促活,但是相应的活动成本也会上升。 有些小伙伴想要设计纯拉新、纯促活的活动,只需对用户门槛进行设置即可。 (3)运营成本 这类红包是很鸡贼的,用户就是拆了红包,也是没法拿钱的,得满足邀请指标,才能触发打款,到那个时候,财务上才有活动支出,非常有效地控制了活动成本,又达到了拉新、促活的目的。 (4)邀请门槛 那么,触发打款的邀请人数是限制在几个比较好呢?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了解的是,一个用户最多能邀请到多少人帮他拆红包。 如果用户是社交大咖,加群无数,那他拆红包能力会特别高,可能100人也只是小场面;如果用户是我们的老爸老妈,微信里面就10个好友,平时最多过来问你下吃了没,那他拆红包的能力就会非常有限。 那拼多多的大部分用户,其实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 如果有活动数据基础的,可以去分析下他们的邀请分布情况,然后找一个满足50%,或者土豪一点,找个满足85%的数字就行。 跟着数据找策略 还有个比较鸡贼的方式,大家观察下市面上的红包产品,会发现大部分都控制在5人左右,即去掉自己外,用户再邀请4人即可。 像京东京豆那么扣,需要邀请20个的,还是比较少见的,不过毕竟他们的品牌在那,且据说京豆兑换还不错。 说到这,相信小伙伴们内心已经有一本账啦。 如果自家产品想要复制这类产品,可以从平台知名度和可信度、红包大小、红包类型(积分还是现金)、运营指标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最简单的方式还是放手试,如果老板不打死你的话。 类型二:组团解冻红包1. 活动流程2. 活动分析(1)流程分析 这个是目前拼多多正在使用的红包流程。 从上面的流程图大家可以看到,和类型一相比,就是给用户一种“这钱我给你了”的错觉,但是用户要想拿钱跑路,就只有2个结果:
这么一看,大家就会明白拼多多在玩什么套路了,那就是传说中的“沉没成本”。 举个栗子,比如CC周末无聊,看豆瓣推荐了一部超级好评的片,立即买了,噔噔噔跑到电影院,满怀期待等到开映,10分钟后,开始吐槽:这什么傻叉电影啊!(其实豆瓣电影推荐还是挺靠谱的,求别打) 这个时候,摆在CC面前的就有两个选择:
我相信大部分人会跟CC一样选择第二种,因为钱都花了,人也来了,不看觉得亏死了,就算电影再傻叉,也要努力看完才对得起rmb呀。 拼多多的这版红包就用了这个套路,已经送你金光闪闪的1元红包了,还差4元就能提现了,你肯放弃吗? 同时采用“跳一跳,够得到”法则,弹窗告诉用户,“再邀请1人就能得1元哦”。 那想想我朋友圈子那么大,邀请个1个人,也是轻而易举的吧~ 然后就是一个又一个,不停地开展群发工作,拼多多的产品经理嘴角开始上扬~ (2)用户门槛 这个活动的用户门槛和类型一一致,并没有区分新老用户。 不过根据拼多多一贯套路,可能会设置拉新多给一点,拉熟少给一点。 这个操作如果想要复制的话,套路跟上面说的类似,需要去平衡用户和平台的利益关系,并且给用户一种“跳一跳,够得到”的错觉~即新老用户的红包策略分开。 比如说一个新用户,刚来平台,对平台不是很熟悉,可能第一笔奖励会高一点,鼓励用户玩下去。 比如说邀请用户加入,老用户参与积极性高,对用户来讲比较好邀请,那红包金额可以小一点,新用户比较难邀请,为了促进用户群发新群,那对新用户加入设置的红包大一点。 还比如,用户刚开始玩,邀请人很容易,身边总有几个死党支持他,时间久了,死党要割袍了,这个用户也不能满足这些一毛两毛的红包了,那是时候来个大红包刺激一下了,继续玩用“香蕉让乌龟爬”的套路了。 (3)运营成本 其实这个类型的单个红包的运营成本,跟上一个并没有什么差异,所以CC对拼多多一向是服的。 总结一下,今天主要分享了拼多多的两种红包活动类型,分别从流程、用户门槛、运营成本和邀请门槛几个方面分析了他们的套路,以及他们这样搞的原因,希望对大家做活动产品有启发。 作者ID:花里胡哨的CC |
GMT+8, 2025-1-16 04:49 , Processed in 0.2322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