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使用三脚架拍摄的特点和要求 若被摄对象是静止不动的物体,或是虽然运动但活动范围在摄像机的常规视野之内,且不需要在复杂空间跟踪拍摄的对象,或是在众多对象中随时要以不同角度和景别拍摄的对象,往往将摄像机放在三脚架上进行拍摄。因为架上拍摄可以获得最稳定的画面,无论是在固定机位上的推拉摇移镜头,还是从一个物体转到另一个物体的拍摄,它都能提供最有控制的画面转换,以一种冷静、全知的视点和从容不迫的节奏,渲染某种宏大而凝重的氛围,非常适合于拍摄历史文化类和科技类题材的作品。同时,架上拍摄比较适合与较为讲究的灯光安排和录音设置相配合,以此提供高质量的画面。比如央视纪录片《故宫》的拍摄,大部分都在架上进行,通过架上摄影优势的充分发挥,将故宫的深厚文化内涵较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但架上拍摄因为往往是在固定机位上进行的,在处理有较多随机场景和有众多较活跃的人物活动和谈话场面时就显得力不从心。此时就要安排多部机器去拍摄,否则就要时时打断这些活动,重新安排好机位才能继续拍摄,而这些活动往往会对被摄主体的情绪造成较大影响。
架上拍摄的最大优势就是其镜头的稳定性和画面的清晰度,而在发挥这种优势时就要注意正确的拍摄方法。
第一,为了能够弥补架上拍摄灵活性的不足,就要在有较多物体、人物和变化场景的场合,安排多机拍摄,同时安排好不同机位的拍摄任务,哪些负责全景的环境交代,哪些负责中景的人物活动和对话呈现,哪些负责近景和特写的抓拍,各种景别和角度都要组织有序,配合协调。
第二,对一个有较多人物活动及对话的场景,摄影师要敏锐地辨别被摄主体中人物的主次和意见的主从等人际关系的状态,从而不仅能抓住被摄主体的行动和言语以显示其个性和倾向,还要将对这些主角的行动和言语作出反应的次要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拍摄下来,从而在完整的声音背景中表现其互动的态势,而不只是被动地谁说话就拍谁。另外,最好在这样的场景中,能够抓到一些有象征、隐喻意义的物品和动作细节,以便在后期制作中作为有表意功能的素材来重构当时的场景。
第三,在拍摄一个有较多对话的纪实性场景时,要细致地设置好录音设备,最好给每个潜在受访者配备一个无线话筒,同时再安排一个全指向性的话筒以收录现场的音响和背景声,这样就能比较完满地与架上拍摄的画面协调配合了。 |
GMT+8, 2025-1-15 15:13 , Processed in 0.1286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