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拍摄如何亲近拍摄对象建立友好关系? 交友拍摄是一种接近被摄对象,使之放松戒备,从而能获得其真实状态的拍摄方式。为此在拍摄之前以及拍摄过程中,制作者要努力深入被摄对象的生活之中,与他们共同工作和生活,从而消除陌生感,成为相互可以信任的人乃至朋友,如此,被摄对象一方面消除了对摄像机的戒备和恐惧感,在镜头面前将显得自然放松,另一方面他们也更愿意敞开心扉,将自己的生活和遭遇坦率地讲述出来,从而为一部真实感人的作品奠定基础。如徐童的《算命》,作者就说他拍这个题材,不是要居高临下地批判或揭露算命这种人们惯常认为的迷信、非法的生活方式,而是首先在思想意识中就把自己摆在平民百姓的普通人地位,尽量去理解这种民间的、同时也是有长久历史的传统生活方式,只有将自己不是置于高人一等的文化人地位,而是将自己看成只是从事不同职业,与他们根本上类似的、生活中的人,才能真正与这些民间文化中的人相互理解,成为朋友,真正为他们所接受,从而让他们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生活呈现在摄像机镜头面前,成就一部真实感人的作品。
从最早的纪录片经典,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开始,交友拍摄就成为纪录片拍摄的一种基本的,广受推崇的方法。因为它强调人与人交往的真诚态度,强调纪录片制作者对生活、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深入了解的切实行动,如此被摄者才能被打动,而回报以同样的态度和感情。另一方面,交友拍摄的方法还强调拍摄活动的沉着与从容,不是那样的急功近利,而是为了真正成就制作者的艺术理想,为了影片真正、立得住脚的价值而去操劳,去艰辛地长时间积累。比如《北方的纳努克》就拍了16个月,而日本导演小川绅介著名的“三里家”系列纪录片则拍了11年之久。
交友拍摄的优点是自然真实,但由于与被摄主体的关系过于亲近,因此其影片往往难以避免主观倾向性过强的质疑。当代纪录片的制作,尤其是涉及纪实事件双方的冲突和辩难的情形时,严格的导演往往采取较为中立的态度,与各方的当事人都进行接触和熟悉,但却控制其分寸,不让自己与任何一方过于亲密,以免失去自己的中立立场和清醒判断。这样的理念和态度,应该是值得赞赏的。 |
GMT+8, 2025-1-15 14:58 , Processed in 0.14135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