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燃烧的圣母院与孟买梦魔

2019-4-23 22:59| 发布者: 小白兔| 查看: 846| 评论: 0

摘要: 就在复活节的前几天,也就是被基督教的信徒们称为“受难周”的第一天,位于法国巴黎的巴黎圣母院遭受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导致整个建筑的顶部全部烧毁,虽然整个圣母院的框架结构和部分文物得以幸免,但造成的损失仍 ...


就在复活节的前几天,也就是被基督教的信徒们称为“受难周”的第一天,位于法国巴黎的巴黎圣母院遭受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导致整个建筑的顶部全部烧毁,虽然整个圣母院的框架结构和部分文物得以幸免,但造成的损失仍然是巨大的。


就像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中塞利娜讲述的那个关于德军想要在离开巴黎前炸毁巴黎圣母院的故事,那位士兵最终还是没能按下那个爆破按钮,因为那建筑真的太美了。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对于“美的消逝”基本都会有一个共识,这是令人遗憾和伤感的。


当巴黎圣母院被烧的消息传来时,那些去过没去过的,都纷纷在社交网络上发表了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心痛和惋惜。我们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要对圣母院被烧毁表态,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表示关心也不一定非要说出来才可以。


令笔者感到困惑的,是在社交网络上存在的另一种声音。这波人在巴黎圣母院被烧的事情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匪夷所思到令人瞠目咋舌,他们认为巴黎圣母院活该被烧,原因是法国人曾经作为八国联军侵华并且打砸抢烧了我们中国的圆明园。


暂不论对于历史该有的正确态度,这群乌合之众甚至在找茬之前没有确认过巴黎圣母院建造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正确时间,巴黎圣母院的竣工早在八国联军侵华800多年前就完成了,因为后代的错误,所以关于这个国家的一切就都活该消失。这种可怕的价值观到底在怎样扭曲的情况下产生的呢?


愤怒究竟来自何处?是真的爱国?还是借着爱国的幌子发泄着自己生活中无处排解的压力。在两股声音的相互声讨之中,对于幸灾乐祸的言论我们究竟该怎么看待?是为了解一时之愤恨怒怼回去,还是仔细想想这种极端的言论产生的原因。


就像当年钓鱼岛事件时,那些在路上打砸日系车和日货的暴民们,和今天的这些乌合之众,本质上是一样的。过了这么多年,那些声音依旧存在。自以为是的爱国和盲目的跟风,在如今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人性中的恶被无限度的放大,谣言,网络暴力,无数的悲剧再反复提醒着我们,我们与恶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他的戏剧《禁闭》中曾提出“他人即地狱”的观点,这并不是说身边所有人对你来说都是地狱,而是当你和周遭的人相处不愉快,或是矛盾难以调和时,他人对你而言就只能是地狱了。偏见,对于不同声音的全盘否定,肆意的泄愤而不加以节制,一个社会畸变的开始,往往都源于一些点滴小事的积累。


我们不能只是去批判恶,而不探究恶背后的真实原因。就像在最近话题度很高的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无差别杀人案的凶手自然是罪该万死,但是把他处刑了,同样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么?那个为凶手申辩的律师,备受社会和被害人家属的非议,但他所坚持的对于恶背后真相的探求,其实可能拥有着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就像恐怖袭击中的那些自称为圣徒,正义使者的恐怖分子,当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断送在他们手上的时候,当无数痛苦的哀嚎和呻吟声与血浆四溅的被子弹打穿的尸体出现在自己面前时,他们真的能不动一丝情感的继续这种残忍没有人性的行为么?


今年北影节诸事繁多,在几经周折之后,真正走进影院去看的只有两部,一部是树木希林奶奶的遗作《日日是好日》,另一部则是讲述关于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的《孟买酒店》。


对于《孟买酒店》,由于是改编自真实事件,所以当屠杀事件发生时,那一幕幕悲剧真的看得人触目惊心。作为孟买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恐袭,这场持续了六十个小时的屠杀至少造成了四百多人的死伤,其波及范围涵盖了孟买多个人流聚集区,在当时一度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


导演在片中采取了多视点的方式来结构叙事,作为施害者的恐怖分子,作为受害者的遭受恐袭的平民们,以及拯救平民们的警察和酒店的工作人员。当故事反复跳跃于几条线索之间,观众会愈发的为这场悲剧感到心痛和惋惜。视点的选取一方面强化了观众对于不同的事件相关方的认同和理解,同时导演也借这样的讲述方式很好的为影片设置了悬念。


在共情的方面,导演不仅呈现了恐怖分子屠杀时的冷血无情,也有意去剖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就拿那个腿受伤的恐怖分子来说,他一面杀着人,一面为家里有没有拿到钱痛哭流涕。没有什么人是纯粹的“恶”,但有时我们与恶的距离就是那样的微妙。虽然导演有意去更深入的刻画恐怖分子,但他并没有真的试图去辩驳或是解释什么,因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杀人者的行为都是不能被原谅的。


当导演切入到受害者的视点,尤其是以艾米.汉莫为首的一家三口以及他们的保姆,这一家最后的悲剧,就像是无数在恐袭中受到无辜牵连的人们的集体投射一样。这些人有家庭,有爱的人,有孩子和希望,但突如其来的灾祸,会顷刻间将一切的美好卷入黑洞之中。无论杀人者有再正当的理由,都不应该随意的去践踏他人的生命。


对于拯救者的形象,片中更多呈现的是酒店员工们的英雄形象,而非是警察或是官方的军力。导演在有意强化所谓的“平民英雄”以及对于家庭的呼唤,就比如由戴夫.帕特尔饰演的酒店员工,片中呈现了他为即将出世的女儿打拼以及与妻子的恩爱,这让他在看到平民被杀害,以及家庭被拆散的惨剧发生时,才会想要站出来。


类似这样的平民英雄在片中还有很多,但是导演并没有去神话这些人,就如片中结尾的一个镜头,当他们终于逃出了被恐怖分子占领的酒店,前景处戴夫与厨师长相拥感慨一切的发生,后景的记者挎着摄影机直接从他们身边掠过。这两个人明明才是最应该被歌颂和铭记的,但是这里的处理似乎在表达,无论褒奖与否,他们所坚守的,是内心的正义,这是关于平民英雄的故事,需要被感谢和铭记,但不一定需要被奉为所谓的偶像来崇拜。


视点的选择,从另一方面说,很好的为影片设置了悬念。本片的一个悬念设计上的精妙之处我将其称为“缺席的在场”,即在影片中段的很长时间里,导演并没有给观众呈现匪徒行凶的镜头,而是通过酒店客人们惊慌失措的反应以及氛围的营造,使得观众即使没有看到枪,也一直都处在紧张之中。


类似的设定在诺兰的《敦刻尔克》中也有运用,虽然我们基本看不到德军的包围,但是封闭空间的设定将角色们限定在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时间的紧迫以及对于生的迫切渴望,都会强化影片的戏剧冲突。


另外,从“沉浸式观影”的角度来说,本片亦同《敦刻尔克》有相似之处,导演几乎在影片开始的同一时间就将观众丢进了场景之中,子弹上膛以及开火时的声响几乎能够让人感到耳鸣,爆炸声与人们逃命时的喊叫,这些都会给人很强烈的在场感。当观众与角色同样感受着现场的喂鸡,才更能有代入感,也更会为角色的遭遇感到揪心。


就如我开文讨论的,对于“恶”,我们究竟要如何去看待。《孟买酒店》的结尾,几个暴徒被射杀,纯粹从观众的心理补偿来说,是很令人爽快的。但是简单粗暴地处置掉这些人,类似的事情就不会再发生了么?如今在全世界各地发生的恐怖袭击,到底该如何应对,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


我们要反思的,远远比简单地去定义所谓的好坏来得重要的多,我们与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如果不去探究恶本身,或许永远都不会有答案。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纪录片下载
相关阅读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GMT+8, 2025-1-15 23:37 , Processed in 0.17097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nnna.top @2010-2025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5, dnnna.top.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