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不管世界向前的脚步如何匆忙急促,这片土地上,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 这是生命的秘境,所有的剑拔弩张,都终将一一化解。 阴阳交替中,本草闪烁不定的双面,却轻易不被识破。 正向还是反向,入药或是入食,毒药抑或良药? 本草有灵,期待着人类的铿锵回答。 本草,并不总是以温暖的一面示人。 一月,南昌城寒冷肃杀。 一,附子 老药工刘香保小心翼翼地把附子倒入清水中。乌黑的附子含有剧毒,即使是从业五十多年的刘香保,也不敢有任何疏忽。 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其富含的乌头碱有剧毒。古人将生附子捣汁,做成箭毒,能迅速杀死猎物和敌人。但经炮制后,附子却可演变为中药里的“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附子一般在产地以盐水浸泡祛毒。但在民间,还曾流传着一种炮制古法,使附子祛毒后,在药性上达到新的境界。 时光荏苒,知晓古法的人越来越少了。 冬日夕阳渐渐消失在地平线。大学实验林越发凄清寒冷。 这却打扰不到刘香保师徒。因为附子炮制即将进入关键阶段。 煨,必须在露天的土地上进行。 搭一个四四方方的围灶,自下而上,放上生附子、生姜片、牛皮纸、糠灰、干稻草、谷糠。以稻草引燃谷糠,文火的热度不高不低、不急不缓,层层传递下去,附子就这样感受着煨温的愉悦。 时间,至少需要一天一夜。 夜色渐浓,气温降到了零下三度。 相守本草,冰火两重。 刘香保给徒弟带来了棉袄,自己却仍旧一身单衣。 刘香保:这个通宵不简单啊。 师父的关怀,让张金莲倍感温暖,与此同时,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张金莲:老药工准确来说比大熊猫还更珍贵,如果我们再不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向老药工传承下去,可能最后就会消亡了。 过度操劳染上的伤寒,伴随胃疾复发,刘香保有些力不从心。 最难的一夜守过去了,徒弟让刘香保先回家休息。 前些天,老伴放心不下,也赶了过来。 为了让毕生所学传留下去,两位老人离乡背井,生活在南昌四十平米的出租屋里,相依为命。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却不改其乐。 天若有情,会如何回应人世沧桑? 时辰一到,打开围灶。附子静静等待着刘香保来检验。 刘香保:糠尽灰冷我们取出来,取出来的时候,就可以拿一个小端,敲那个大端。 张金莲:这个有声音。 刘香保:这个好。 高温持续加热的情况下,附子内部会出现空洞。在敲击时传出的声响,说明大部分毒性已褪去。然而,这还不够。 从火堆中取出的附子,经过一天的晾晒后,入木甑内,隔水坐锅,连续蒸十四小时,残余的毒性缓缓蒸腾而出。 在老药工的手里,附子从毒药变成良药,完成了神奇的蜕变。 刘香保:最好的医生后面,就要有一个最好的炮制师。医生开得再好的药,没有炮制最好的药材出来,再好的处方也等于零。 以药为伴,矢志不移。祖辈是这样过来的,今天依然如此。 毒药或良药,是本草的双面,若非天地设精华,若非人类凭执着,就没有这向死求生的焕然重生。 二,何首乌 湖南张家界,地处武陵山脉,三千奇峰、八百溪流举世闻名。温暖湿润的原始丛林,是孕育野生药材的温床。 山脚下油菜花盛开,这正是最美好的季节。 土家族草医黄胜千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山中本无路,他只能循着记忆摸索前行。 身前是陡峭岩石,身后是万丈深渊。四个小时的山野翻越,终于在1100米海拔的地带,他发现了苦苦寻觅的何首乌的身影。 野生何首乌多长在山沟、石隙里。其形状各异,粗细长短不一。为不破坏其外形,黄胜千放下锄头,把双手伸入石隙,亲自感知何首乌的身形和长势,将它完整地挖出。 黄胜千:这颗首乌大咧。 何首乌,苦甘涩,微温。生首乌有着“清热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 切开何首乌的断面,淡黄棕色,粉性足,呈现漂亮的云锦花纹。 云锦犹如树木的年轮,记载了何首乌的年龄。 何首乌 以生首乌入陈年高粱,调制出的药酒,对湿润山区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奇效。 然而,双面首乌又怎会如此一言道尽。 六百公里外,武当山千年道馆敲响了清晨的钟声。 王泰科,七十三岁,全真教华山派二十四代传人。 天人合一,医道相通。自古以来,中医学就和道教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晚秋采收的野生首乌,还留有残霜和泥土的气味。 这对王泰科来说再熟悉不过。他深知,古法首乌炮制,犹如与自然的一场对话。要顺天时,静人心。 生熟何首乌有着不同的药性和疗效。首乌生品有着清热解毒的功能,经炮制后的熟品却有着补益精血、乌须发的作用。中医药界称这样的现象为“生熟异治”。 这批生首乌已在黄酒中浸泡了三个小时,黄酒是药引,能引导何首乌的药效发生变化。 但促使何首乌转变的关键,是辅料黑豆、黑芝麻的加入。 一层首乌,一层黑豆,一层黑芝麻,重重铺满后上笼蒸制。 何首乌 中医有着五色养五脏的说法,黑色入肾经,而黑豆、黑芝麻更是被誉为“肾之谷”。加入二者,能增强何首乌补肾的功能。 王泰科出生自中医世家,十三岁开始跟着父亲上山采药。父亲的口传心授,身为医者的谆谆教诲,陪伴着他穿越半个多世纪的光阴。这位沉吟寡语的老人,也曾行走大地,遍识百草。让他最感欣慰的是,儿子王彦彬和众多弟子,正在追随他的脚步。 今天,是一场大考。 蒸,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 水有冷热之别,火有文武之分。水火平衡,是后天之道。 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怎能参透这般奥妙? 判断何首乌出笼的时间,王泰科只需用手试探药材温度。 何首乌炮制,一般采用连续蒸18小时的方法。但王泰科却选择了如今鲜有人用,费时费力的古法。 将蒸好的何首乌露天晾晒,晒完后继续蒸。如此这般,竟需反复九次。九蒸九晒,少说也得三十个日夜。 这是漫长的等待,而等待本身也是一种修行。 暮鼓声声中,何首乌又一轮的转化即将开始。晒干后的首乌,融入黄酒和何首乌汁,待充分吸收后置于自然中。 王泰科:九蒸九晒以后它的表面和里面都是黑的,闻着是清香,吃着是甜。 十三岁到七十三岁,一甲子的轮回,王泰科相信,修行是一生的功课,永无止境。 平和中渗透的匠心,是以柔克刚的力量。 三,芡实 盛夏的暑气刚刚散去。凌晨一点,四十三岁的张海明一脚踏进了及膝深的水田里,一只竹篮和一把竹刀,开始一年中最辛苦的劳作。 让张海明舍弃睡眠、摸黑采摘的,是一味本草:被民间誉为“水中人参”的芡实。 由于背部叶子带刺,采摘时需戴上手套。张海明用竹刀在果实根部划上两刀,迅速割下放入竹篮中。 芡实,因形酷似“鸡头”,又俗称“鸡头米”。它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具有“补中益气,耳聪目明,不饥延年”的功效。 芡 实 作为药材,芡实经常与麦麸一起炒制,经过麸炒后的芡实,涩性增强,芳香健脾。 但对于江南人来说,芡实还是清香软糯的时令美味。 “药食同源”,成就了中华本草的双面传奇。 《黄帝内经太素》中这样描写本草的“药食同源”:“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 芡实、莲子、枸杞、山药等,都是食疗养生的佳品。“以食为药,以食代药”,是中医学常用的治疗方法。 将近五个小时的劳作,在天亮时,张海明收获了满满一筐的盛夏果实。今年的芡实饱满有神,令人欣喜。 张海明:今天的鸡头米个大。 芡实对时间和温度极为敏感,所以采摘一般在低温的深夜里进行。夏季酷热,水分蒸发,果实很快就变色发臭,因此新鲜果实须当天采收、当天食用。 一颗新鲜芡实,从田里到碗里,决不会超过24个小时。 剥开紫色的种皮,便是一颗颗美若珍珠的芡实了。 张海明:刚采下来的鸡头米,因为很嫩,不能用机器代替,只能用手剥。 苏州车坊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地势低、湖田多,自古就是芡实的最佳产地。新鲜采收的芡实,在市场上总能卖出好价钱。 但这次,张海明把收获的芡实留给了家人。初秋,正是养生进补的好时机。 芡实入食的方法非常多样。糖水鸡头米,最大限度保留食材本味,是苏州人酷爱的时令甜点。芡实搭配莲藕,是开胃去火的消暑菜。滋阴润燥的排骨中加入芡实,便成就了健脾益气的一道靓汤。 芡实,是张海明一家赖以生存的根本。 张海明:我们也没有一技之长,就是希望小孩就是不要这么辛苦了,希望小孩就是有安稳的工作,稳稳当当的。 五六个小时后,张海明又将摸黑起床,踩进水田里开始新一天的劳作,农人生涯,周而复始。 四,血竭 西双版纳,在古代傣语中的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远离尘嚣,宛若桃源。 年近八十岁的傣医康朗香正在翻阅着贝叶经,它是写在贝树叶子上的经文。上面记载了盛产于当地的神奇物种——龙血树。龙血树是古老的植物,也是极为珍贵的药材。它在傣医中有着独到的运用。在康老的培养下,徒弟赵应红开始接班。 龙血树枝干受伤后会分泌一种红色的液体树脂,干后如血块状,即血竭。《本草纲目》誉之为“活血圣药”,有“活血定痛,化淤止血”的良好功效。 既可止血,又可活血,一味本草,竟可以双向调节,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神奇。 为了进一步探究血竭的双向调节功能,赵应红的当务之急是找到血竭之源:野生龙血树。 龙血树寿命极长,可以活到8000多岁。其茎干大多直立生长,发枝少,分布散落,隐藏于原始森林中不易被找到。何况赵应红要找的龙血树,必须有上百年树龄。 赵应红:龙血树这个药材很不好找,因为它一般都是生长在石灰岩地貌上面,那么石灰岩这些地方一般山比较险峻,我们每年都有去采药材摔死的人。 与此同时,康朗香也在行医的路上。祖传三代从医,医生这份职业,康朗香在不知不觉中也干了五十余年。少年出家的经历铸就了他一颗慈悲之心,不拒绝任何一个有求于他的病人。 森林深处,赵应红找到了一颗百年龙血树。 龙血树树干上,这些红色的含脂木就是此次寻觅之旅的关键。含脂木是龙血树干受到损伤后,在微生物侵染和自然氧化下,内皮层逐渐变红形成的树脂。 野生龙血树已经越来越难寻觅,赵应红忧心忡忡。于是她每次上山都不忘一件事,到傣寨教授人们,龙血叶制茶的方法。 龙血茶取自龙血树的新鲜叶子,可消除疲劳,有降血糖之功效。赵应红希望人们能从龙血叶中获益,从而保护已经极其珍稀的血竭。 血竭提取,由经验丰富的老傣医康朗香接管。他使用的是贝叶经中的古法。 将含脂木切制小块,放入沸腾的水中。康朗香不停搅拌,让二者充分接触。随着血竭成分析出,水逐渐变红。 这样的熬制,需要持续七天时间。 与药相守的日子多是沉默相对,但内心生出的满足与豁然,却不足以为外人道。 七天后,红色液体最终凝固为块,终成血竭。 这一块,色泽暗红的血竭,是师父留给学生的一份厚礼。 血 竭 芡实:农忙结束,不再日夜颠倒的张海明有了新的担忧,一幢幢高楼正在向农田逼近。张海明担心赖以生存的水田有一天会消失,祖辈相传的“苏芡”也将成为历史。 附子:忙完附子炮制,刘香保的身体又有些不适。子女们天天来电,催促老父亲回家颐养天年。刘香保知道孩子们的心意,但在他看来,张金莲和所有的学生,也都是他的孩子。 首乌:王泰科花了八年时间编写了《中医诊脉与用药歌诀》。中医古籍晦涩难懂,王泰科把它编写成口诀,朗朗上口,在年轻医者间广为流传。 血竭:赵应红把血竭带回城里的医院。其中的一部分被磨成粉末,研制出血竭丸。看着病人们得到抚慰和滋养,赵应红心中满怀感恩。感恩那位令人尊敬的老傣医,感恩那棵古老的龙血树。天人合一,奉献了中华本草的双面故事。 【结语】 来自于自然,得之于人心。本草以“药食同源”“生熟异治”“毒与解毒”“双向调节”的功效,开启了千变万化的生命空间。而在与本草相伴的光阴里,人们也在观察它、享用它、转化它,不断获得更高的生存智慧。 本草有情,药人无言。喧嚣的世界里,不动声色的修行。这些中国人能够抵达本草的秘境,或许正缘于此。 |
GMT+8, 2025-1-15 16:43 , Processed in 0.08246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