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纪录片《京剧》第三集解说词

2020-1-29 14:06| 发布者: 小白兔| 查看: 1515| 评论: 0

摘要: 第三集 借东风·传承解说词 “打死勿论”的契约 相传,嗜喜歌舞的盛唐皇帝李隆基在都城长安独辟一园,遍植梨树,充作天下雅善歌舞之士传艺授业的教坊,李隆基也由此被奉为梨园行的“祖师爷”。自打京剧诞生起,倘要 ...



 第三集 借东风·传承解说词

  “打死勿论”的契约

   相传,嗜喜歌舞的盛唐皇帝李隆基在都城长安独辟一园,遍植梨树,充作天下雅善歌舞之士传艺授业的教坊,李隆基也由此被奉为梨园行的“祖师爷”。自打京剧诞生起,倘要学戏不外两种途径:一为“拜师”,二为“坐科”。所谓“拜师”,是指学徒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专门投于某个师父门下;而“坐科”的学徒,则直接进入科班,由戏班管事指定师父授业传艺。无论“拜师”还是“坐科”,首先必须完成的一道手续,就是教学双方签订一纸契约,俗称“写字”。

   按照约定,学戏弟子一旦入科,学艺期间的衣食住行样样花费,悉数皆由师父或科班单方承担,而学徒登台演出的所有收入,也全部交归师父或科班单方所有。倘能登台演出、甚至成名成角儿,教学双方自然皆大欢喜;若几年过去,学徒依然无法登台,科班和师父的心血也算彻底打了水漂。

   梨园行有句老话,“要问够不够,先学三十六”,意思是学徒练功学艺,至少得学会三十六出戏,方可正式登台。旧时京剧艺人,不管师徒,大多为从未进过校门的文盲,唱念做打全靠师父口传心授、学生死记硬背。在出科登台的压力之下,让多少艺人不堪回首的“打戏”也就在所难免。

    坐科八年犹如十年大狱,这是梨园行的共识。演员要想成角儿,除了要有很好的天赋,还得有最初刻苦的训练,进了科班第一条规矩就是“打死勿论”。“打戏”是京剧艺人“教戏”的另一种说法,然而多年“打戏”之后,真正得偿所愿者终归寥寥。

 “喜连成”一夜名动京城

   公元1907年夏,紫禁城内的演出刚刚结束,照例是对参演艺人的一番恩赐加赏,出人意料的是,此次有幸获赏的不是“供奉内廷”,而是一群前来配戏跑龙套的科班弟子。从当朝皇上光绪亲笔手书的“乐善好施”牌匾,到慈禧太后坐过的两把椅子,厚重的封赏已足以让“喜连成”的科班和班主叶春善一夜间名动京城。

   史料记载中的叶春善出身梨园世家,自幼入“小荣椿”科班学艺,出科后在京城戏班“四喜班”担纲专为要角儿配戏的二路老生。喜连成科班的东家,是个叫牛子厚的关东首富。京剧科班班主,大都为舞台上的名伶要角儿,籍籍无名的叶春善之所以独得牛子厚的青睐,是因为他厚道的为人。

   叶春善的首批弟子是6名流浪京城的孤儿,叶春善甚至没敢动用东家给的288两白银创班经费,而是选择一边教戏、一边继续唱戏以维持生计。为了节约开支,他的妻子常常帮忙做些缝补浆洗的杂活儿,而拉煤、做饭等科班后勤之事,则多由叶春善和弟子包办。创班一年后,叶春善开始带着弟子到京师各大茶楼戏院跑跑龙套,或者在京城堂会演出中上演一些开场小戏,队伍渐渐壮大。到1906年,喜连成“喜”字科弟子已达70多人。

  从梅喜群到梅兰芳

   1908年秋天,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驾崩,今天下伶人最为心寒的禁演期由此开始,京师科班或散班关门,或纷纷外出跑码头。叶春善也率领喜连成科班离开京城,前往关东一带演出,一个叫“梅喜群”的孩子渐渐唱红。很快,他与喜连成东家牛子厚见面了。此次见面,让“梅兰芳”这个名字在京剧舞台上出现。这时的梅兰芳年仅15岁,在“喜连成”带艺坐科已经一年。1912年,“喜连成”东家易主,科班转归一位叫沈玉昆的山西财主所有,社长依然是叶春善,班社更名“富连成”。

   为了从小培养科班弟子严谨自爱的作风,叶春善与科班总教习萧长华共同制订了富连成“学规”,即“四要”与“四戒”,并以此时时检点各自学艺和做人,规定各科弟子每天早起练功时都得集体朗诵:“自古人生在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

   北京前门外的广和剧场,百年前称为“广和楼”,堪称京城最有名的戏楼,民国初年,富连成东家包下作为富连成科班对外演出的固定戏楼。戏楼前台旁,有一间侧对着舞台的账房,每逢科班演出,科班班主叶春善就会端坐在此,静静观摩,每当有让他眼前一亮的科班弟子,演出结束后,他都要特意叫人传唤到跟前,给小演员们送上一个红包以示奖勉,俗称“小份儿”。然而,也有的孩子一脸的沮丧,因为叶春善告诉他:“你倒仓了,不能再接着这样演下去,要另谋出路。”

  倒仓后的马连良再入科

  “倒仓”是指大多数人年少时的一段生理变声期,对于吃开口饭的京剧艺人而言,“倒仓”既是一道“鬼门关”,更不啻为一条命运分界线。京剧百年,从余叔岩到马连良、程砚秋,都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倒仓”往事。位列京剧后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在17岁从富连成出科后不久就遇到倒仓。这位8岁入科、10岁即为谭鑫培等老生名角儿配戏的少年,当时已被不少京城戏迷冠以“神童”头衔。倒仓后的马连良只好远赴福州去唱戏,经过一年多的调理,在福州已经唱红的马连良竟然再次入科富连成。叶春善对他说:“我的学生出科,只有你这么一位愿意回来深造,我会对你倾囊相授。”

   三年后当马连良第二次走出富连成的大门,以一出唱念、做功俱佳的《借东风》风靡茶楼戏院,也正是因倒仓期难得的苦练,往后的马连良才得以在谭鑫培之后,被大多数专家戏迷公认为京剧史上最为全面的老生大家。到上世纪20年代初,随着“喜”、“连”两科弟子相继出科,富连成“富”字辈和“盛”字辈入科人数即已开始大幅增长,科班整体不得不搬迁至北京虎坊桥一带。此时的富连成,已经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著名科班。

  废“打戏”风潮遭逆转

   古老的京剧没有为自己的代代传承独辟出一条终南捷径,时代的东风注定要把一所率先宣称告别“打戏”的戏校推至前台——1930年8月,百年京剧史上堪与富连成相颉颃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宣告成立,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硕秋担任董事。

   主持中华戏校的校长是刚从燕京大学毕业的焦菊隐,与当年大肆批判京剧的很多文人不同,焦菊隐认为:京剧的精华如明珠埋土,只待有志之士去挖掘洗涤,他开办戏校,只为培养“适合时代之戏剧人才”。戏校招生广告一经贴出,立即引来大量关注。凡年满10到13岁、具备初小文化的孩子,均可报考该校。不到一个月,中华戏校首批“德”字科学员40多人招收满额。王瑶卿、杨小楼、高庆奎等大批京师名伶相继被礼聘为中华戏校的专任教师,当年9月1日,中华戏校正式开学。

   与传统科班相比,中华戏校令人耳目一新。除了男女同校,不用签订生死文书,戏曲专业教育之余还开设国文、外语、地理、算术等文化课程。同时,学校成立五大处室,竭力强调禁止“打戏”等不文明教学行为。学生生活、卫生设施更非传统科班所能比拟,并且学生们还成立了“中华戏校学生自治会”。

   此时的富连成,已传到沈玉昆的小弟沈秀水手上。沈秀水建议叶春善告诫科班教习废除“打戏”,叶春善反对。于是,沈秀水主动邀请京城报界来到富连成,并当众宣布,将彻底废除“打戏”,他还为科班请来文化教员,在日常教学中增加小学语文与数学等课程。科班东家的这场“改革”,很快遭到了科班师生的普遍的懈怠,不到半年,富连成又回到了当初。

   中华戏校同样如此,在戏校的一堂外文课上,一位名叫胡茜的英文老师因为体罚学生,竟遭到了一位“德”字科学员的还击,事情很快传到校长焦菊隐那里,一场至今尚为戏校学子记忆犹新的“打通堂”随之而来,即所有学生一起挨打,“德”字的打五板,“和”字的打四板,“金”字的打三板。从此往后,“打戏”之风逐渐在中华戏校全面盛行,新型戏校终归还是渐渐科班化了。

 两大科班同城打擂

  在创编新戏蔚然成风的年代,是否拥有属于自己的保留剧目,常常是从科班到演员能否立足并真正叫响的关键。富连成素以行当齐全、阵容完整著称。结合这一优势特点,社长叶春善和总教习萧长华找来那部最初出自程长庚、卢胜奎之手的连本大轴《三国》,对照着《三国演义》,开始整理京剧传统戏《赤壁鏖兵》。从《借东风》到《群英会》,从《舌战群儒》到《龙凤呈祥》,这些如今早已为人熟知的经典剧目艰难问世,并很快呈现于舞台。

  在中华戏校,创编新戏的事情显然要轻松许多。1935年,程硕秋担任中华戏校的副校长,戏校成立了戏曲改良委员会,时年26岁的著名剧作家翁偶虹被聘为主任委员,新戏创编也由此加速推进。

  京师京剧舞台在上世纪30年代呈现的火热与兴盛,是由富连成和中华戏校共同书写的。在华乐楼和广和楼,两个科班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同城打擂,富连成演《群英会》,戏校演《火烧红莲寺》;富连成演《龙凤呈祥》,戏校演《平阳公主》……伴随着京城戏迷势均力敌的热烈追捧,京剧“科班戏”的说法应运而生。

  科班戏的最大追捧者,据说是那些同样尚未成年的学生。在广和楼,一位年仅15岁的中学生,也加入到时髦的“捧角家”行列,每当演出结束,这位中学生总要将一位名叫刘盛莲的小演员领回家一起玩耍。这位小小捧角家,就是日后的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可惜天不假年,当年有“筱翠花第二”美誉的刘盛莲出科未久便因病早亡。几十年后,年少时朦胧而温馨的一幕,化为中国戏剧史上另一部经典《风雪夜归人》,在吴祖光自己看来,这是他一生最好的剧作。

 叶春善誓言成真

  1934年冬,白雪覆盖了古老的京城,富连成班主叶春善却突然得到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富连成东家的万荣祥银号大掌柜卷款外逃,银号随即在挤兑风潮中倒闭。沈家所有财产被北平市政府查封,富连成全部资产也很快被法院查封拍卖,京师第一科班面临着就地散班的噩运。随后的几个月,将在科弟子悉数安置到其他私人科班后,叶春善拖着病体一次次前往法院跪辩。相传在此期间,无论天气阴晴,叶春善与萧长华每逢外出,必带一把布伞,意为“不散”。

  1935年12月19日,蜚声梨园的叶春善因病逝世,在叶春善担任班主的30年里,富连成先后培养出喜、连、富、盛、世五科弟子,从生、旦、净、丑各行当,到场面、盔箱、梳头等幕后职员,为古老的京剧培养了总计超过800余专业人才,其中的雷喜福、侯喜瑞、梅兰芳(带艺入科)、周信芳(带艺入科)、马连良、于连泉、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李世芳等人,无一不为京剧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家要角儿。这让人回想起叶春善曾经的誓言:“二十年后,我要让全国的戏班没有我富连成子弟就开不了台。”

  1940年11月,北京前门广德楼夜场,中华戏校的学员们上演了一出《十二堑》。然而,金钟荪等戏校领导却刚刚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为了抵制日伪企图接办戏校的阴谋,中华戏校宣布解散!一位叫李金鸿的戏校学员直冲学校会议室,取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这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最后的纪念。短短10年内,中华戏校相继培养出“德、和、金、玉、永”五科共计300余名学员。


 来自网络,若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纪录片解说词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GMT+8, 2025-1-15 16:45 , Processed in 0.11001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nnna.top @2010-2025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5, dnnna.top.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