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晚钟》幕后:人性和人道的立场冲突 人性的视角和人道主义的立场使得《晚钟》在内容、风格上构成了和以往革命战争影片的传统观念之间巨大的冲突。有些人认为,影片过分地展现了日本人的嚣张和“气节”,却把中国人处理得腐而窝囊。在他们看来八路军最后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输给了日本人——在物质上,弹药库被日本兵炸毁八路军除了缴获战俘的几十支步枪外,再无收获了;在精神上,虽有二十多名战俘投降,但他们都是无足轻重的配角,而重要的少佐和三名伤兵却“英勇悲壮”地“杀身成仁”“忠烈殉国”。因而许多人首先从感情上就不能接受该部影片。 影片还正在拍摄时,有些人仅看过一些样片就提出了不少意见。为此八一厂专门召开了研讨会,会上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争吵热烈,相持不下,就连和吴子牛私交甚笃的老导演史文炽也激动地拍桌子,以老泪来否定《晚钟》。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它摄制完成后两年才与观众见面的个中原因了。 |
GMT+8, 2025-1-29 01:22 , Processed in 0.17914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