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在其写作的文章《唱一支生命的赞歌》里谈到了他为什么要导演《红高梁》。因为“我觉得莫言笔下的这些人活得有声有色,活得简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抢女人就抢了,想到高梁地里睡觉就睡了,我喜欢他书中表现的那种生命的骚动不安、热烈、狂放、自由放纵。我以前不是拍了几部深沉的电影吗?我觉得自己活得挺累人的,挺深沉的,这一次咱们能不能也踢哒踢哒?”在这篇文章里,张艺谋直言“我其实比较早就想做导演”,导演能够拍摄“我”喜欢的故事,能够表达“我”内心的体验,能够表达“我”对电影艺术的感悟。这是张艺谋导演《红高梁》最重要的原因。 冯小刚在他的自述中,谈到了《集结号》的创作,也颇能说明“导演能够表达‘我’内心感悟的魅力”。冯小刚说:“因为以前没拍过战争片的类型,所以《集结号》对我来说很刺激,铆足了劲儿要拍得不同凡响。我想把它拍成一种特别有质感的、特别残酷的、打破我们过去战争片定势的一部电影。过去有些片子描写我们的战士都特别爱打仗,不让打的话他还跟连长摄着嘴生气,我觉得这是违反人性,全世界的战争片都不会是这样的;还有另外一些所谓战争片,打仗是打了,但又打得特别游戏化。我觉得至少这两点错误我不会犯。再说战争也并不是这个片子的全部,它的时间跨度从解放战争直到1956年,涉及战争年代的戏可能只占二分之一左右,而且战后的戏更加动人,讲一个人蒙受冤屈,他铁了心地要证明给人看。我们很难想象这个人物在战争时期是一个格外聪明、幽默的人,特别适应战争环境;但是到了和平年代,他反而成了一个“祥林嫂’,看起来窝窝囊囊,反差极大。这其中有很多人性的东西可以深挖。” 从两位导演的自述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导演”对于张艺谋和冯小刚来说,具有巨大的魅力,因为做“导演”能够表达他们对于电影、对于人生的感悟,并且这种表达充满了创造性和挑战性,这能给他们一种巨大的自我满足。 很多电影导演能够投身到导演这份工作中,并不是生活被动的选择,而是自身对电影强烈的兴趣的引导。 美国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在好莱坞被称为“电影神童”。在少年时期,斯皮尔伯格就表现出对电影的极度“狂热”。斯皮尔伯格在11岁就开始使用他父亲的摄影机拍摄小电影,14岁时他拍摄了一部战争题材《无处藏身》,在全州业余电影竞赛中获一等奖,18岁时他拍摄的《火光》就在当地一家影院中上映。尽管斯皮尔伯格的少年时期由于不断地搬家、换城市、转校,缺少朋友,特别是父母的离异,让他感到巨大的痛苦和艰难。但这并没有改变斯皮尔伯格对电影的痴迷,拍摄电影是最让他开心的事情。正是对于电影的痴迷,在大学期间,斯皮尔伯格提前一年退出大学,并获得了为环球公司拍摄电视电影的机会,从此走上了商业电影的道路。 执导了《泰坦尼克号》(1997年)和《阿凡达》(2009年)的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对电影极度痴迷。引起卡梅隆对电影的兴趣的并不是摄影机,而是1968年上映的著名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这部电影故事宏大,从人类诞生到人类星际旅行,充满了非凡的想象,在制作技术上,使用了视觉特效,创造了非凡的视觉效果。这给14岁的卡梅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如卡梅隆自己所说的那样:“我当时的感受一言难尽。这部片子在思想上非常令人兴奋,同时视觉效果非凡,让人迷醉。我觉得我喜欢的一切都在里头,尽管它没有告诉我任何答案。但是,我内心知道答案是什么。”当他二十多岁,还在从事着清洁工、卡车司机、机械师等与电影毫无关系的工作的时候,对电影依旧有着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在工作之余,卡梅隆最大的爱好就是讨论电影、写作和绘画。那时每个周六,卡梅隆还要到南加州大学这所美国电影名校,去复印电影专业研究生的论文,学习电影的制作技术。正是对电影的痴迷和热爱,让卡梅隆走上了电影导演之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痴迷于电影创作,痴迷于电影故事,痴迷于电影技术,那么导演就是最具有魅力的职业。 【本文发布在纪录片部落(http://www.xitongle.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纪录片部落-纪录片创作者、纪录片爱好者聚集的部落。本站提供纪录片创作,纪录片拍摄,纪录片策划、脚本、纪录片分析解读、纪录片影评的相关文章,提供国内外最新纪录片下载,包括BBC纪录片、NHK、探索频道、CCTV纪录片的下载;提供最新电影的影评、剧本创作、导演功课、灯光、剪辑等相关文章资料。 |
GMT+8, 2025-1-15 21:43 , Processed in 0.09193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