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眼睛”理论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在维尔托夫的电影理念之外,他的代表作品《带摄影机的人》更直观地影响了后来一代代的电影人。它生动地诠释了维尔托夫的电影理念,同时更奇特的是,该作品以其先锋艺术无所畏惧的批判性,在精妙地展现苏维埃现实的美好和电影眼睛强大无比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的同时,也无情地摧毁了维尔托夫自己所构造的电影眼睛的神话,从而在当时给他招来致命的诋毁,而在数十年以后,才又启发了新一代的纪录片人去创造崭新的纪录片新境界。
该影片包含两个层面的叙事:一个层面是开头观众入席和城市黎明的蒙太奇叙事,接着是人民工作与休息,进行体育运动和艺术实践的几个大段落,以此来表现苏维埃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生动景象。另一个层面是以摄影师考夫曼从最开头的出场,到不时出现在电影画面中,再到依次穿插的剪辑师整理和编辑画面的场景,首创了“自我反射”式的电影制作方式。此外,在电影展开过程中,维尔托夫还首次使用二次曝光、快进、慢动作、画面定格、跳跃剪辑、画面分割等多种前卫拍摄和剪辑手法,使得画面拍摄及其编辑方法的实验性远远超过了其叙事的完整性和主题的鲜明性,最终在整部影片的蒙太奇手法的出神入化运用中,将生活中的片段景象组成了一种既清晰又含混,既构成意义、同时又解构意义的奇妙的视觉形象之流。
显而易见,“电影眼睛”的各种角度和运动方式的强力而逼真的观察,在该片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各种并列、联想、拼贴等方式的蒙太奇剪辑方式也华丽地发挥着它们的组织和表意作用。另外,维尔托夫引以为傲的各种电影眼睛所特有的看的方式,如“加速、显微、逆动、静物活动、镜头运动,以及使用各种最出人意料的透视法”等也都在其中作了尽情的展示,无怪乎后来的研究者将这部电影看作是电影语言的教科书。但该片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它展示了维尔托夫的独特的艺术个性。他虽然也与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一样具有强烈的革命热情,对电影蒙太奇语言等表达技巧同样造诣极深,但他一直没有在电影创作中像其他苏联电影大师那样为了革命功利主义的实现而放弃自己的先锋主义艺术理想。
他在电影中施展了自己的全部艺术功力来为苏维埃的建设事业奋力呼喊,但同时他也利用一切机会来创造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真正的电影的最高境界。由此他就不能不将其在电影艺术的创造中所体验到的真相揭示出来,不仅是现实生活的真相,而且是电影制作的真相。在后面这种真相中他显然深刻地看到了其中的两面性,即电影眼睛所看到的画面既是最精确的真实,同时它也是最虚幻的影像,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各种拍摄方式和蒙太奇剪辑技巧的人工制作。如果观众对此一点都不了解,而制作者也讳莫如深,则电影这个影响力巨大的传播和交流工具在达到制作者预期目的的同时,也必将产生难以预测的灾难。既然革命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建成每个人都能够幸福生活的理想世界,那为什么不将所有的真相都告诉观众呢,包括电影自己的真相?现代纪录片人在体会维尔托夫的这部经典作品时,或许都会有这样的会意吧。 |
GMT+8, 2025-1-15 23:19 , Processed in 0.1972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