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发展趋势:中国纪录片发展之路 在全球化语境里,中国纪录片还属于本土化,距离国际化还有一段路程。当然,一些中国纪录片在国际电影节上屡屡获奖(包括一些重要电影节),但多数是独立纪录片。即使获奖作品也难以在国际主流媒体传播,市场前景黯淡。但所有熟悉中国纪录片的人都已嗅到国际化气息,只是仍在焦灼地寻找路径。 2011年以来,中国纪录片的国际色彩日渐浓郁: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英国BBC的资深制作人,甚至雅克·贝汉、菲尔·阿格兰这样的大师级人物常常来中国传经送宝;中国纪录片人出现在国际纪录片集会上:法国戛纳电视节、阳光纪录片节、世界科学与真实制作人大会…法国阳光纪录片节已在中国举办3届,一些年轻人纷纷登台提案;中国电视节上国际嘉宾日益增多:四川电视节、上海电视节、广州纪录片节、镇江西津渡国际纪录片盛典…中国纪录片海外传播初显成效。《故宫》《超级工程》《颐和园》等通过国际合作在全球传播。中国电视机构甚至出资参与国际品牌合作,如《非洲》《隐蔽王国》。近两年,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直接与中国电视机构合作,制作了《运行中国》《跟着贝尔去冒险《鸟瞰中国》等节目,在国际电视网播出。 中国纪录片也启动工业化进程,央视纪录频道从创意、管理、制作到传播系统向品牌学习。《舌尖上的中国》第一次创造了中国纪录片品牌,并成功地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市场效益,为纪录片打开一片开阔的产业空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连续出台促进纪录片发展的政策,并批准北京、上海、湖南三家纪实频道上星播出,为中国纪录片建构了足够宽敞的市场空间。天生流淌着市场血脉的新媒体并不急于投入纪录片制作,多数仍在纪录片传播上用功,冷静地寻找机会。2015年初《穹顶之下》的传播显示了新媒体的威力,而《侣行》无意间打开一条影响力与市场融合的新路。不过,新媒体纪录片究竟向哪里去?依然在摸索。 中国何时才能拥有BBC、探索、国家地理一样的国际品牌?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的品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从2011年启动“世界纪录片产业”研究课题,为中国纪录片发展提供战略思考。 |
GMT+8, 2025-1-15 12:38 , Processed in 0.10844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