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追求的纪录片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便会义无反顾地不懈追求下去,以求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无论中外都是如此。中国纪录片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反思了僵化思维影响下的纪录片创作得失,接受了正确的纪录片理念,并对当代中外文化发展的状况比较了解之后,更坚定了其“新纪录运动”的探索和创造信念,而不管时代文化的风云变幻是什么。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短暂的沉寂之后,独立纪录片又开始不断奉献出精品。1997年,孙增田编导的《神鹿呀,我们的神鹿》,获爱沙尼亚国际影视人类学电影节大奖,梁碧波编导的《三节草》获第20届法国国际真实电影节特别奖,康键宁编导的《阴阳》、张元编导的《钉子户》获日本HBF第3届“今日亚洲”录像纪录片大赛大奖,段锦川的《八廓南街16号》获法国真实电影节大奖。
1998年,张治编导的《费杰日记》和范治平、郝跃骏编导的《甲次卓玛和她的母系大家庭》入围1998年德国格廷根国际民族学电影节,郝跃骏编导的《春节故事:回家》入围1998年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1999年,沈阳电视台出品的《好大一个家》,获第20届东京电影电视节最高奖,吴文光编导的《江湖》、张元编导的《疯狂英语》获意大利米兰电影制作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杨天乙编导的《老头》获日本山形电影节优秀奖、法国真实电影节评委会奖。
2000年,雌安奇的《北京风很大》被列入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正式作品,郝跃骏《最后的马帮》获第1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奖,纪录片最佳摄影奖、第6届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评委会特别奖。2001年之后,王兵的《铁西区》获葡萄牙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马赛、山形国际纪录片节大奖,苏青、米娜的《白塔》获第15届马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和最受欢迎影片奖,杜海滨的《铁路沿线》获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特别奖,张以庆的《幼儿园》获2004年广州国际纪录片大奖。2005年,田壮壮导演的《茶马古道——德拉姆》获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最佳导演奖,并被评委会誉为“本年度最具国际水准的中国电影”。
由上述远远不全的统计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独立纪录片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成就,他们秉持明确的纪录片艺术理念,注重以平民视角来体现深厚的人文价值,而对同步录音拍摄方式的坚持,则使他们的作品体现出一种实在的真实感,而再也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这不仅是当代纪录片的发展趋势,也是当代观众所乐于接受的方式,那些一看就虚假的作品人们再也忍受不了了。 |
GMT+8, 2025-1-16 09:56 , Processed in 0.15598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