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一战普通士兵对战争的集体记忆

2020-2-2 20:25| 发布者: 小白兔| 查看: 486| 评论: 0

摘要: 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近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诗人劳伦斯·宾恩于1914年9月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诗歌《献给阵亡者》中的两节,是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片名的出处。在欧美澳的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 ...

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近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诗人劳伦斯·宾恩于1914年9月在英国《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诗歌《献给阵亡者》中的两节,是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片名的出处。在欧美澳的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将士纪念地,每天都有诵读这首诗的仪式。在这场战争发生后100年之际,执导商业魔幻片《指环王》和《霍比特人》的英国导演彼得·杰克逊用四年时间创作了这部献给参加一战的普通士兵(包括他的爷爷)的纪录电影。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尽管早期电影拍摄和放映的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但多以旅游风光短片为主。实际上在一战期间,并没有战地摄影师持续跟踪拍摄每个战场和每一场战役,那是黑白无声电影的早期。为制作纪录电影《他们已不再变老》,主创浏览了100多小时零散的战时原始胶片素材,聆听了200多名幸存军人600小时的采访音频,最终完成了这样一部99分钟(中国影院版96分钟)的3D现代数字电影。

影片首先在形态上打破了历史文献纪录片通常以“解说+史学家访谈”或者寻访的形式来展开对历史的追踪,而是完全运用近100年前的真人原声来贯穿全片,无一字旁白和字幕说明。电影一开始,在轻松的口哨吹奏声中新兵们奔赴战场,质朴的黑白影像以略快的播放速度为影片增添了几分愉悦。接着不同音质的几名老兵第一人称口述的声音让人神经一绷:“我的整个青春都献给了这样一件事,经历了一场野蛮的战争。战争每年都在变化,并且大家对战争的态度也逐年变化着。战争激烈的程度和变化都太大,以致于1914年应召入伍的人在1917年回家后都无法相信他们经历的是同一场战争。”他们颇为风轻云淡地口述着个人对这场野蛮战争的感受和经历,一个世纪的时间差在老兵们生动的回忆中瞬间逼至观众眼前。作为观众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电影的画面拍摄于战争时期,那时的摄影机是无法录音的,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幸存老兵在战后的回忆剪辑而成的。这种画面和声音的时间差就使得画面变得主观化而成为老兵们个体记忆的视觉证明和支持。我们都知道记忆具有天然的主观性和选择性,甚至会有些信息上的不完全准确,但《他们已不再变老》里用了120位普通老兵的回忆,他们的集体记忆是用自己的血肉和战友们的生命焊接在大脑中的体感性记忆,避免了仅仅几个人的记忆来代言全体的偏差。他们的这些烙在大脑里的生动回忆将战争中的普通士兵经历和感受推到影片的前景,而战争本身则成为他们共同记忆附着的一个模糊体。正是他们体感性回忆的声音让观众跨越一百年的时空置身于那个时代,跟他们一起“回向”那场战争。

《他们已不再变老》对历史文献纪录片常规的第二个突破是对影像文献的处理。影片对旧影像的放映运用了三种播放速度:影片序曲从一个中央小画面黑白慢速镜头里不见首尾的一群英国士兵在行进奔赴战场到逐渐满屏,慢速镜头使行进显得缓慢而艰难,延长了观众凝视他们的脸庞和记住他们装束的时间。影片开始则是一组默片,较快放映的画面呈现了战前农人在收割、孩子在嬉戏、街道车水马龙,一场英德足球赛后的晚餐上宣布“战争爆发了”。这组较快速度放映的画面表达了战前人们祥和正常生活的愉快。接着在各种巨幅的彩色的充满诱惑的征兵海报招贴小画框中应召入伍的人群,影像的播放速度逐渐接近正常播放速度,也就是每秒24格的播放速度(一战时期摄影机的拍摄速度是每秒钟10-18格),观众的心理节奏也开始与影片的内容同步,到20多分钟时在一个镜头内画面逐渐由黑白转为彩色,逼真的彩色画面和鲜活的原声回忆让数字技术时代的观众完全忘掉是在看100年前的影像,而是仿佛酣畅淋漓地沉浸在一部新拍的战争剧情片中。修复黑白影像并全部染色是这部影片对旧影像大胆又昂贵的数字化处理。锐化、提速、染色、3D处理实际上是对旧影像的二度创作,对纪录片影像来说,这几种技术处理都充满了挑战和质疑,但作为商业大片老手的彼得·杰克逊,他有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去挑战纪录片既有的规则而赢得票房。

影片按照“征兵—入伍—训练—上战场—战地生活—战争—战后生活”的单线展开来,以第一人称共同记忆的视角来处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影片完全聚焦于战争中的人,从头至尾没有任何具体讲述耗时4年战争的地图、战役名称、战斗时间、军队名称等等,几乎关于战争的所有专业信息都缺失,完全聚焦于战争中绝大多数的普通士兵身上,由他们亲口讲述当年的懵懂少年,在各种宣传和影响中就像要去参加一场游戏一样甚至满怀兴奋地应召入伍,入伍后教官一句“没有不合适的靴子,只有不合适的脚”将他们从幻想中打回到现实。接着这些曾经的少年口述他们从身体到精神在很短的训练中如何被规训和重塑,然后派往战场。

战争的复杂性和矛盾也在士兵们的口述中显露一角:战争让那些男孩们成长为真正的男人,那些对他们疯狂射击的德军在被俘虏后,“他们也都是和我们一样年纪的年轻人,举止礼貌,性情温和”,显然是战争扭曲了人并让人疯狂,他们没有明显地虐囚,但很自然地抢走了俘虏们的怀表之类最珍贵的个人财物,并让俘虏用担架抬着他们行进。战争结束后,大多数幸存士兵并没有成为英雄,他们变成了一个多余的不被社会认可和尊敬的群体,但一名老兵还是说“如果回到当年,我还会选择入伍打仗的”。从这些自述中我们窥到那场残酷的战争不止是在战场掠夺了超过3500万以上人的生命,也规训挤压变形了幸存老兵们的精神,那是一个永无可能修复的创伤世界。大多数战争历史纪录片多是通过解说或者历史学家的视角来评述对战争的反思,如关于二战的反思纪录片《普通法西斯》《夜与雾》等,但纪录片《他们已不再变老》却通过战时的影像和当事人的口述完成了对一战,其实可以包括对所有反人性和无意义的战争的批判。

影片在处理技巧上值得圈点的是:全片采用了100多位老兵的自述,但却没有出现一个在战争场景和战后回忆中声画契合的老兵形象,这应该并不只是由两个时空差的声画素材在匹配上的难度所决定的,而是导演的一种叙事策略,以缺场的个人来代表所有的个体,尤其是那些大批的没有留下任何影像和声音的不幸阵亡者,他们的生命在历史中成为一种没有痕迹的缺场。

不得不提到这位商业大片导演在《他们已不再变老》中处理历史文献的方式所带来的争议,彼得·布拉德肖发表在《卫报》的评论中称这部电影是“视觉上令人震惊的思维实验”,并称“效果令人振奋”。也有国外评论称这部电影是“一部技术上炫目的电影,有着令人惊讶的人性色彩,它用巧妙的合成声音剪辑和从每秒13帧到24帧的重新修复……使档案中几乎模糊不清的面容呈现出忧虑、恐惧和偶尔的欢笑……影片中的士兵们从冰冷的统计数字变成了有温度的、令人感动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战时影像的记录者和战后口述的采访者的创造性劳动被完全遮蔽在新的技术处理中,这是纪录片中一个很敏感的伦理问题,而着色、拟音等各种对原始素材的操纵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那些被认为是一战“神圣遗迹”素材的史料证据价值。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GMT+8, 2025-1-16 01:52 , Processed in 1.2158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nnna.top @2010-2025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5, dnnna.top.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