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纪录片,是以生活的原生态为记录对象,并加以艺术表现;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一种媒介样式。它记录的不仅是生活本身的客观真实,同时也蕴涵着更为丰富的人类理想和追求。美国一位电影理论家曾说过:“电影创作的主要任务在于物质和思想的刺激,而这种刺激又来源于剪辑的因素。”的确,剪辑创作在纪录片视听表现力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一部纪录片的原始素材,经过剪辑师认真、细致的剪辑后,会使影片主题突出、内容清晰、节奏张弛有度,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后期剪辑制作需要建立在前期拍摄素材时强烈的节奏意识、对画面敏锐的直觉基础上。摄像师要带着剪辑思维去拍摄,片子呈现的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2019年8月26日,六集电视纪录片《鞍山评书》在鞍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首播。本片从策划、拍摄、剪辑历时3年有余。在创作之初,主创人员就多次在一起聊这部片子的影像风格和设计思路。在置景、道具、服装等方面,都是按照一个既定的美学原则来进行,经过多次论证让这些方面从拍摄之初到后期剪辑都符合本片的特殊造型和色彩特征,更符合整体故事美学上的既定情景。 一、前期拍摄服务后期剪辑 起初,笔者担任该片的总摄像。拍摄中,很多场景和镜头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拍摄的时候就带着剪辑的思维。在长达近一年的拍摄过程中,基本保持如下原则:(1)多镜头覆盖。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捕捉不同的画面,有主次之分,然后剪辑时,从不同角度进行剪辑。(2)运动匹配。被拍摄的主人公,其运动是确保镜头连贯性的关键组成部分。要保证不同动态镜头画面之间的匹配。(3)注意已经发生的细节。一个场景可能不是在同一天内拍摄完成的,必须注意细节问题。如果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后期剪辑时将很麻烦。(4)主观视线统一。拍摄时确保相同的视线,剪辑前确认拍摄角度跟主人公看到的事物具有相同的视线。 如在第二集介绍评书表演艺术家杨田荣是全国说新书的一面旗帜,第一个镜头笔者用了一个仿古牌楼的剪影画面,之后接了一个半剪影的戏台延时画面,然后再接划火柴的一个特写镜头,通过划火柴的音效来转场起音乐。之后画外音说道:“然而,和许多初出茅庐的梦想家一样,杨田荣的现代评书刚一开场也备受冷落。”剪辑效果在前期拍摄的过程中是设计好的。之后通过相似体转接两个场景同一幅照片的方法进入到室内伏案写作的画面,意义明确并且具有极大视觉冲击力的剪辑仍然要服务于某种目的,剩下的就是跟着演员把故事讲好。 事实上,前期拍摄和最终剪辑出来的片子不太可能完全一致。剪辑师要淘汰部分镜头,要将其完全去掉,或者调整顺序,同时在叙事结构上还要不留痕迹。 剪辑师可以靠来回地切换镜头来延长时间,制造气氛。也就是说,在一个场景和叙事结构下进行主要元素之间的交叉剪辑,以建立平行发生的情节,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观众常常在演员讲完台词之前就知道他想要说些什么,他们也可能急于看到另一个演员对这些对白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剪辑师可以交叠对白。在第六集有一段对老艺术家石连君的采访,讲的是石家家传评书《六部春秋》的故事,当时也采访了笔者所在电台广播总编室主任李威,如果两个人前后把这一段叙述讲完也没问题,但是为了增强影片的故事性与节奏感,最终还是在这一分钟的时间里让悬念和交叉剪辑不断地升级,画面的连贯性让观众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这也是交叉剪辑的戏剧性所在。 二、场景素材的剪辑处理 纪录片镜头的衔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而且想要表达的主旨要明确。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拍摄时“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造成顺畅的连接。 一部片子无论怎样讲故事,剪辑工作都要遵循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并要对前期拍摄的每一场戏的场景做不同的处理,如《鞍山评书》第五集对张全友一段50秒的拍摄内容。拍摄的过程中,从景别、景深、变焦的运用到光线的明暗在不同场景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这段内容虽说只有几十秒,但在剪辑时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是何时剪切角色的反应,这些反应是有微妙变化的,因为在拍摄时就用了特写镜头,而张全友也恰恰在特写镜头中提供了更好的表演,剪辑台上瞄准动作剪辑点和精准的时间,剪辑掉了演员的动作停顿,避免了情绪的拖沓。 三、素材中的声音与后期音乐的融合 纪录片中声音叙事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摄像师在拍摄的时候,除了构图画面,对有源、无源声音录制同样要用心创作,这将在后期剪辑的过程中影响成片的整体效果。挑杆录音设备的全场环境收音,无线小蜜蜂对采访嘉宾的同期声采访,摄像机内置麦克对现场的收音,录音棚内的声音,四轨不同的声音来源需要在前期拍摄的过程中区别对待,声音、画面、音乐的顺序与拍摄的镜头一样,有景深有节奏。在后期剪辑过程中,同样要与无源音乐融合得天一无缝。 在第一集片子开头处需要一个重型钢铁碰撞的声音,对于剪辑师来说,把这些音效当作背景声来转接下一个场景,十分有效。在处理评书小段上首要的目标就是要确保上下故事的链接、语气、背景噪声等方面的关联,要像镜头之间的剪切一样流畅,剪辑师会尽其所能实现这一目标,有时还会换上不同镜头里的对白片段和现场声,因为在现场拍到的真实自然的声音往往是最真实的。 一部好纪录片连贯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摄像师在拍摄时一定要有剪辑思维、剪辑意识,这可以极大地简化后期流程,最终效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美)鲍比·奥斯廷著.看不见的剪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5月第1版第105页57页41页; [2](美)路易斯·贾内梯著.认识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第一章镜头. |
GMT+8, 2025-1-15 23:09 , Processed in 0.08490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