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通过特定视角下对某时间内特定领域进行呈现和阐述,以电视画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电视纪录片在后期的制作方面有着一定的难度。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中,不仅涉及大量影像录制以及信息收集,在拍摄手法以及制作方式的方面也有着诸多难点,因此后期编辑制作中就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难点,从整体上提升制作的视觉效果。 1 电视纪录片审美要求特点及后期编辑制作的作用 1.1 电视纪录片审美要求特点体现 1)真实美的特点体现。电视纪录片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是有着多样原因的,不仅是因其能深刻反映社会人文内涵,也因纪录片的独特审美特性所决定。其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真实美层面,这是电视纪录片的生命所在。纪录片能直接从生活当中取材,拍摄真人真事,最大程度排斥虚构以及扮演,所以电视纪录片的真实以及客观就决定了其生命力特性,这也是电视纪录片与生俱来的[1]。真实美作为电视纪录片审美基础,对真实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有真实的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等,能够给观众客观的展现记录内容,完整真实的记录生活。 2)和谐美的特征体现。电视纪录片审美在和谐美方面也有着鲜明的特点,电视纪录片的题材比较广泛,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领域方面也不断扩大,表现为记录人的生存以及命运的纪录片内容不断丰富。从记录片内容以人的生命以及命运过程为主而言,在审美层面这是有普遍以及深刻社会意义的,这是对历史发展必然规律的表现,是“合目的”以及“合规律”的统一[2]。电视纪录片的和谐美主要是记录对象从过程不和谐最终到和谐的结果,通过现代文明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新的和现代人和谐需要的记录和表现。和谐美是多样的,如人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其中表达对人顺应自然环境的《藏北人家》就表现了这样的和谐美。 1.2 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作用发挥 电视纪录片的后期编制制作有诸多积极作用,后期制作工作是较繁琐的,涉及到的工作内容比较多样,因此后期的剪辑会对纪录片艺术表现力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影响其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3]。电视纪录片在后期剪辑时要对前期中所出现的部分问题加以科学化处理。后期剪辑的时候采用剪辑技术来提升纪录片艺术感染力,能够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产生共鸣,从而对纪录片当中的一些场景和所表达的内涵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剪辑技术的提升可以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宣传效果,推动电视纪录片的发展。 例如:电视纪录片《辉煌中国》在后期制作中是以近些年中国发展理念作为主线,反映国家发展创新以及绿色和谐等内容。这一电视纪录片拍摄时间长达3个月,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所完成的拍摄素材超过了3 200小时,在前期的筹划以及拍摄和素材的搜集基础上,后期经过剪辑之后共呈现出6集。观众在观看之后感到热血沸腾,感受到了自己国家的强大。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观看感受,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后期编辑制作发挥的作用,剪辑中将凌乱的视频素材整理成有主轴思想和连贯的画面,从而带给观众视听上的享受和震撼。 2 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视觉效果”把控措施 2.1 科学应用剪辑处理方法 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的把控,要从剪辑处理方法的科学应用方面加强,电视纪录片后期剪辑处理的工作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具体工作落实主要是对声音以及影像的剪辑,还有认知拍摄镜头以及非线性编辑等各项工作的落实。 编辑不同的内容要和纪录片的主题以及风格特征等进行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剪辑处理的质量,将后期编辑制作的最佳“视觉效果”呈现出来。剪辑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应步骤,把摄像人员所收集到的素材以及图像和声音等资料整理排序和拼接,从而形成完整影片,再进行下一阶段工作[4]。纪录片进行编辑处理的时候,非线性的处理中把需要的材料以及拍摄镜头融合调整,明确其中的镜头关系,以及纪录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内容,通过非线性的处理手划分好视频材料结构。 淮安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咱们村里喜事多》有一场反映改革开放后农家婚礼的场景。我们选取的博里村是中国农民画之乡,这里许多农民擅长农民画、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为了营造婚礼喜庆的气氛,我们特意拍摄了一位农村大娘为新人剪纸的画面。后期编辑时,我们选取了大娘剪纸的特写,接下来的画面是一双手拿着剪纸贴到了婚礼现场,巧妙地运用了道具和镜头实现了转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另外,在拍摄认知镜头过程中,通过非线性编辑技术和镜头结合起来,以此控制镜头对视频加以处理,能提升编辑制作的质量。 2.2 视听形象的修正处理 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的视听形象的修正处理也是比较关键的环节,有相关的学者调查统计,电视纪录片中观众对视觉形象需求占据八成左右,听觉形象占据两成左右,虽然视觉形象以及听觉形象存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两者对电视纪录片的整体“视觉效果”的完美呈现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电视纪录片的播出质量影响也比较大,所以后续的视听形象的修正就显得比较重要[5]。在进行后期制作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观众视听感受,将电视纪录片的魅力鲜明呈现出来。 笔者在拍摄纪录片《午季》时,为了表现一位农村老汉为烧麦秸而意外点燃了路边草垛,即将面临村里的罚款。当村支书来到老汉家,看到的是一贫如洗的场景。为了表现老汉家的贫困,我们低角度拍摄了村支书和老汉坐在门口对话的场景,镜头前景是从破屋不断滴下的雨水。但由于前期录音设备有限,滴水声音的收录并不理想。在后期编辑时,我们特意加了滴水的音效,从而老汉家的贫困通过视听效果直抵观众心灵,为村支书如何化解这一难题留下了伏笔。 2.3 现代技术科学应用 电视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中“视觉效果”的呈现,需要对现代技术加以科学化应用,这是提升后期制作效率以及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电视记录片的后期编制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后期处理的时候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方法操作上更为便捷。 例如,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播出后受到大众的喜爱。该纪录片主要是围绕食材以及主食和烹饪等内容展开的,将我国的东西南北不同气候以及自然环境当中所蕴含的饮食文化丰富地呈现出来。后期的编辑过程中采用较新颖的剪辑技术将同一食材不同区域变化过程组合以及嫁接,运用“微距摄影”方式让观众感受到食材向着食物转化的过程,从而在观看后能够引起共鸣和情感寄托。 2.4 非线性编辑结合应用 电视纪录片的后期制作中对非线性编辑技术的应用非常普遍,这是提高电视纪录片制作质量的关键技术。非现行编辑技术能依照不同顺序组接镜头以及调用镜头,保障剪辑的连贯性和专题纪录片的完整性[6]。不同素材和关系的明确下,通过非线性编辑技术能准确表达纪录片主题思想。后期制作当中要充分注重各类艺术元素融合,应用电影艺术、特效科学,以及改变自然节奏等,突出纪录片的艺术元素,提高编辑制作的整体质量。 3 结语 电视纪录片的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涉及的制作要点比较多样,这就需要和实际的制作要求相结合,从整体上提升电视纪录片的后期制作质量,将后期制作的视觉效果良好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成.如何提升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电视指南,2018(14):170. [2]张志中.浅析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新闻研究导刊,2018,9(11):200. [3]徐钊,安宁.如何把控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西部广播电视,2017(22):111,114. [4]林新华.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及把握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7(21):104-105. [5]朱志庆.如何确保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西部广播电视,2017(12):166. [6]陆春艳.如何把握电视专题纪录片后期编辑制作的视觉效果[J].西部广播电视,2018(17):109. |
GMT+8, 2025-1-15 19:55 , Processed in 0.16660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