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纪录片“年轻化”传播途径的创新与探索——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

2020-2-19 21:04| 发布者: 小白兔| 查看: 663| 评论: 0|原作者: 郭嘉良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 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自2018年1月1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后,获得了年轻网友的好评,在纪录片领域广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共分为4季,每季25集,共100集。纪 ...



由中宣部、国家文物局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自2018年1月1日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后,获得了年轻网友的好评,在纪录片领域广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共分为4季,每季25集,共100集。纪录片将中国历史文明进程作为节目内容延展的时间参考刻度,对我国从原始石器时代到封建社会末期的代表性文物进行拣选并加以写实性策划与描写,以求达到对中国古代文明展开索引式的宣传与推广。目前,前两季节目的拍摄和播出均已经完成,剩余两季节目的拍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截至2018年3月1日,该纪录片在豆瓣平台的网友评分达到9.5分,B站的总浏览次数达到260万次,已成为纪录片市场中的标杆性作品。笔者通过大数据监测系统对《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进行全平台的舆情分析,从得到字符云图的数据中可以得知广大年轻受众对《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的总体印象,其中“国宝说话”“央视高分”“年轻人美誉”“国宝成网红”等词语成为高频词汇,反映了这部纪录片在年轻网友中的好感度和广泛的认可度。

以“萌”制胜,建立与年轻观众有效的节目互动体系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该纪录片的开场导语,这条导语在B站上出现后,便引起了年轻网友的弹幕刷屏,“已查收”的回复弹幕在第一时间如海水般蔓延至屏幕的各个角落。这种别出心裁的开场方式,第一时间与年轻受众建立起独特的节目互动体系,也拉近了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国宝与年轻观众的距离,这种节目互动体系的建立帮助年轻受众跨域了审美差异和时代背景乃至专业知识缺乏等障碍,年轻受众对该纪录片的好感度迅速增加,提升了其观看兴趣。


除了节目内讨巧的开场白,节目外的预告海报也是该纪录片至为重要的宣传互动手段,年轻的网友更是给出了“官方卖萌”的四字评语。比如节目将象征中国文化遗产的官方标志“太阳神鸟”与形状相似的日用化妆品“美瞳”相挂钩,用年轻受众熟知的动漫人物形象“奥特曼”打趣有着4000年悠久历史的三星堆铜人头像……节目组在纪录片预告海报中用这些看似脑洞大开的设计语言、别出心裁的引领手法使年轻观众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将带有浓重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宝文物与现代时尚潮流的新兴事物相结合,让受众从现代化的视觉角度审阅古时的国宝文物。这种全新的节目之外的共鸣给年轻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年轻受众对于该纪录片的态度从被动的知识灌输转为主动拥抱。《如果国宝会说话》也一改之前相同题材纪录片严肃刻板的形象,用鲜活真实的表现手法拉近了与年轻受众的距离,达到“搂着”年轻受众看国宝纪录片的收视效果。

《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的分集导演大部分为70和80后,他们的加入给该部纪录片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节目组以年轻人的视角去挖掘国宝文物的内容,用年轻化的语言去阐述国宝文物的魅力。《如果国宝会说话》把观赏国宝变成一场年轻朋友的聚会,争取让年轻受众在这场视觉盛宴中感受更多的国宝魅力,记住更多的国宝文化。

短小精悍,微纪录片模式的创作应用
《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组选择以微纪录片的制作形式来呈现节目内容并不是偶然选择,是主动迎合信息碎片化和新媒体时代的必然结果。

微纪录片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媒介共同发展,是信息碎片化时代的产物,微纪录片的单集时长一般都控制12分钟以内,纪录片风格突出个性化、纪录视角也以微观为主,强调细节描写,诉求单一故事性较强。因受限于篇幅,节目内容注重通过突出刻画被描述对象的细节来达到强调节目主题的效果。节目的制作手法也较为灵活多变,节目的制作周期与传统纪录片相比大为缩短。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已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占比99.1%。而随着个人移动终端平台进入大屏幕时代,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用户体验与PC、电视等终端平台的差距正在急剧缩小,移动终端用户体验的提高使年轻观众更倾向于通过手机、Pad等便携式移动终端来接收网络和视频信息。

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的受众者越来越习惯通过“三微一端”等新媒体来接收信息。媒介形态的急剧变化也深刻改变着年轻观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年轻观众接收信息的时间和习惯发生了变化,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时间成本的提高,使得大部分年轻受众无法也不具备条件静坐下来欣赏一部长达几十分钟或者几小时的纪录片,年轻受众在观看和阅读方面的持久性与耐心持续减弱。

正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的制作方式采用的是每集时长为五分钟的微纪录片形式,整档节目的风格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短小精悍。这种短小精悍的纪录片具备简单易懂、信息直达且灵活多变的碎片化信息所独有的特征,这也和当代年轻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不谋而合,这种紧贴年轻受众的微纪录片制作方式也更容易被年轻受众所接受。

除此之外,该节目所具备的各项微纪录片的特性使纪录片可以跳出电视媒体的单屏传播限制,更加有效地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传播扩散,形成了多屏幕多层面的传播渠道,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微纪录片的传播效果。而微纪录片仅有的5分钟篇幅使其在自媒体平台进行重复传播变得更加容易,再加上自媒体客户端在传播过程中附加的主观情绪,受众与节目内容产生共鸣,从而形成了1+1>2的传播效果,在打通垂直传播渠道的同时也加强了微纪录片受众的凝聚力,形成了IP效应。

内容为王,创新手法打动年轻受众
年轻受众虽然大部分不具备专业的审美知识和较高水准的纪录片语境解读能力,但是其对纪录片的风格、个性和内容极度挑剔,喜恶也是极为鲜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为一部人文纪录片,主要内容是对国宝文物的写实和记录,这种风格的纪录片既没有战争题材纪录片的紧张刺激,也没有社会伦理题材纪录片的矛盾冲突,那么如何在内容上抓住年轻受众的心、提升年轻受众的观看兴趣则显得尤为重要。提起以人文风格为主的纪录片,年轻观众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枯燥无趣,艰涩难懂的画面语言和冗长乏味的节目风格使大部分观众一开始就失去了观看的兴趣。但是《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成功改变了人文纪录片在年轻观众心目中刻板无味的印象,这与该部纪录片所采用的内容呈现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国宝会说话》内容充实优雅,故事性和趣味性贯穿纪录片全局。恰如B站的年轻受众在看后留言评价:“惊艳的内容,完美的后期剪辑和儒雅干练的文案,如烈火烹油,简直停不下来。”不难看出,《如果国宝会说话》之所以在年轻受众中广受欢迎引起巨大反响,不仅是因为在纪录片的制作方式和节目视角等方面主动迎合年轻受众,更为重要的是该纪录片始终坚持以内容为王的原则,用高质量的内容吸引和打动年轻受众。

《如果国宝会说话》保证较高的节目内容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纪录片内容的美术化

纪录片首先要做到的是对被描述事物客观实际和详尽的描写,将这一准则作为前提所拍摄的画面,其拍摄画面真实详尽,但就单纯的画面效果而言,本身并不具备较强的画面感染力,与年轻受众的情感交流和共鸣效果也大打折扣。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节目制作团队需要采用新的设计手法对拍摄画面进行艺术性再创作,达到美化拍摄画面与增强视觉冲击力的效果,从而提高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为此,节目制作团队对拍摄技术大胆创新,在纪录片中运用3D扫描影像技术对特别选定的国宝文物进行全景扫描与影像建模重构,在影像建模重构的过程中对国宝文物的突出细节进行细致刻画并在后期动画合成中通过多角度的视点渲染对被描述的国宝文物进行动画重组,从而得到一个完整详尽、跃然于纸上的国宝仿真镜头画面。

例如,在对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拍摄记录过程中,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为了隔绝外界对文物的不良影响,博物馆为这件国宝量身定制了全包围的等高玻璃保护罩,但是在玻璃罩的保护下,用传统方式所拍摄的镜头画面因镜面反射光的原因,画面清晰度严重受损,文物的细节和镜头画面的表现张力都比较差。节目组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采用3D扫描影像技术将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所有细节进行解构和重构,最终为受众呈现了长达30秒的三星堆青铜神树从无到有的生长动画,将这件国宝文物从博物馆的保护罩中解放出来,搬到了受众的眼前。年轻网友们在观看了这一段画面后,纷纷弹幕留言大呼过瘾。

如果说,节目组用三维立体动画的技术创新让国宝文物的画面更加立体具象,那二维平面动画的采用则赋予了国宝文物鲜活的生命力。例如在对殷墟松石甲骨的描述中,节目组就用一段风格可爱有趣的甲骨文二维动画片还原阐述了一名古时商人男子的一天。早上,男子起床带上发簪从“人”变“夫”,是男子做好准备承担家庭一天生活重担的证明。男子起床弯腰,用乘着水的器皿作为镜子,梳妆打扮,向观众形象生动地诠释了“监”字的含义。男子出门打猎,弯弓搭箭,“射”杀猎物。夜晚归来,皓“月”当空。起火烧饭,“门”影婆娑。节目组用这一连串的拟人化动画镜头向年轻受众表明,古时,我们的祖先用细致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想象力,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与所闻转化为字符,并通过指尖将其刻在了骨片和龟壳上,流传至今。节目组用创新的拍摄技术和符合年轻观众审美心态的后期动画,让国宝文物不再冰冷,也让年轻观众通过国宝文物找到了一条与中华古代文明亲密接触的捷径。

第二,把握纪录片内容的韵律美

提到韵律美,很多人会想到古时的诗歌和动人的现代舞曲。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韵律之美无处不在,大海的潮起潮落、树叶的随风摇曳,画面和声音的自然结合带给我们的是大自然将韵律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柔和美感,这种感觉给人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内在感受。在微纪录片中,韵律之美主要是体现在纪录片中画面与音乐和解说词的合理运用上,画面的直观与音乐的节奏,加上解说词抒发情感,这三个因素的成功运用影响着整部微纪录片的整体风格,也对营造纪录片的客观环境和升华纪录片主旨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强调叙事极简的微纪录片中,在有限的篇幅下,音乐和解说词的合理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在微纪录片的制作中,根据与画面的依存关系和画面声源的出处我们可以将纪录片中的音乐分为主观性音乐和客观性音乐。在对节目总导演徐欢的采访中我们得知,在《如果国宝会说话》中,制作方针对纪录片的故事情节和氛围渲染的需求,为片中的国宝文物量身定做了大量丰富的主观性音乐,使画面和音乐的联系更为紧密,画面也更具有节奏和层次感。例如在《三星堆青铜神树:生命之树》的音乐创作上,节目组就运用陈雷激先生即兴弹奏的一首古琴曲,经过后期电音特效处理后,将生命之树的蓬勃向上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音乐元素的运用上,制作组还利用蒙太奇手法将微纪录片中的主观音乐转换为一种独特的屏幕语言,使音乐在纪录片的画面切换中起到承上启下和古今时空跨越的作用。

另外,在解说词制作方面,作为一部单集时长只有五分钟左右的微纪录片,单集纪录片的解说词容纳量平均不到800字,可谓字字如金。解说词作为一部纪录片主观情感和理性思维的直接外化,是一种附加于视像之外的语言。它既可以弥补画面传达信息量不足的缺陷,也可以对画面的内涵起到增强作用。制作组对解说词的内容字斟句酌,要求极其严苛,单集解说词的修改次数普遍多达几十次。

例如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纪录片的开篇之作《人头壶》的结尾部分,片中的画面背景伴随着音乐的响起转换为浩瀚的宇宙星空,在悠远空旷的背景音乐作用下,国宝“人头壶”通过固有的仰望视角深情凝望着这一片亘古未变的浩瀚银河。与此同时,解说词也随之缓缓响起:“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6000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在背景音乐和解说词的共同作用下,观众通过“人头壶”这一件古时先民亲手捏制的人形容器,仿佛跨越了时间的银河回到了6000年前华夏文明最初的诞生之地,追随着古人的目光去还原隐藏在时间长河背后的文明的足迹,受众如亲身般沉浸在画面和音乐以及解说词所构造的环境中,与国宝背后的故事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也正因如此,这一长达45秒的画面被网友奉为该纪录片的经典片段,引来诸多赞美。

会说话的“国宝”,中国历史文化传播的轻骑兵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众媒体为了满足点击率和收视率的要求,大量的明星话题和充满社会争议的负面新闻占据着年轻观众的主要视线。与此同时,在各种媒体平台上热播的影视快餐和拷贝欧美日韩的综艺节目成为年轻观众汲取文化营养的主要来源,而以宣扬中国灿烂历史文明为主题的影视作品却成为市场的弃儿,无人问津。分析原因,除了市场资本运作的外部原因之外,文博类纪录片自身存在的冗长乏味和创新不足的问题是其难以吸引年轻受众的主要原因。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明确表示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推出一大批底蕴深厚、涵育人心的优秀文艺作品。

《如果国宝会说话》正是通过对一件件国宝生动的展示,在年轻受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建立起了沟通的桥梁,通过对中华文明脉络的梳理建构了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指引年轻受众在中华五千年璀璨浩瀚的文明海洋中探索遨游,让文化的传承基因深植于年轻受众的心中从而建立起强大的文化自信,砥砺中国年轻一代奋发前进。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同道在点评《如果国宝会说话》时说:“这是文明之根上开放的艺术之花,文物是中国文明的一种载体,而纪录片用这样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把文明诠释出来,它能开放出新的花朵……它的价值是把遥远的历史、文明的根脉通过纪录片鲜活的形式传达到今天,让大家看到中华文明是如何的源远流长,绵延不绝。”

参考文献
[](1)焦道利:《媒介融合背景下微纪录片的生存与发展》[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年第7期

[](2)杨骁:《〈如果国宝会说话〉:文明之根开出艺术之花》[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8年1月10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GMT+8, 2025-1-15 19:56 , Processed in 0.13380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nnna.top @2010-2025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5, dnnna.top.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