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浅谈纪录片摄像如何讲好故事——以《中轴线上的老福州》为例

2020-2-19 21:05| 发布者: 小白兔| 查看: 993| 评论: 0|原作者: 李兆明 福州广播电视台

摘要: 近年来,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纪录片创作人员扎根生活、深入基层,寻找创作的素材和方向,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纪录片摄像在充分挖掘福州城市形象特征的 ...
近年来,纪录片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纪录片创作人员扎根生活、深入基层,寻找创作的素材和方向,紧扣时代脉搏,展现新时代中国人的精、气、神。纪录片摄像在充分挖掘福州城市形象特征的基础上,梳理、提炼出生动的故事,用镜头传递人间真情、展示城市形象。

“八一七路——解放大桥”一线,是福州市区南北向主干道之一,从鼓屏路沿八一七路,到三坊七巷,经上下杭,过闽江直到烟台山,这是福州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中轴线。整条中轴线南北长约6630米,聚集了福州两千多年建城历史中大量的古迹。这一条历经2200年沉淀的发展轴,有着福州人自古以来的生活趣味,也是福州城人杰地灵的所在——福州人与福州城的性格在这里得以传承,这一条中轴线,也因此成为福州人的文化圣地。近年来这三片区域陆续进入到保护改造和开发利用阶段,老宅子拆掉,原住民迁出、仿古建筑盖起,各色商家入驻……似乎成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一条不变定律。我们用六年的时间聚焦福州城市中轴线上的三坊七巷、上下杭和烟台山历史风貌区,讲述身处其间的老百姓的故事。跟拍的这六年,我们忠实而又不是被动地记录,我们尽量让所有镜头都充满着故事。本文试以《中轴线上的老福州》系列纪录片(由《三坊七巷间》《上杭与下杭》《仓前到岭后》三部长纪录片组成)为例,探讨纪录片摄像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一、镜头要表意
《中轴线上的老福州》系列第一部《三坊七巷间》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富有“诗意”,譬如“三坊七巷间”就是取自于生活在光禄坊的清朝著名“同光体”诗人陈衍的诗句:“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给人以诗意的遐想。诗意的故事通过两条线索串联成一曲流畅优美的《三坊七巷间》:第一条线索是陈君凡、陈燕君父女关于“同利”肉燕技艺传承的故事;第二条线索是与主线故事交替呈现的赵建伟、胡韬夫妇的脱胎漆器技艺传承和林文光、林宇父子的“米家船”书画裱褙技艺传承。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使故事有了时光交汇、波澜起伏。

诗意的风格需要精彩的镜头支撑,特别是大量空镜头。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时间空间、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片中起到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情景交融、渲染意境、烘托气氛、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故事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叙述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三坊七巷间》以柔和的用光、暖色调奠定一个柔和温馨的基调,除了常规拍摄外,还用航拍、轨道、长镜头、逐格摄影等增强了镜头的表现力。如开篇的航拍镜头居高俯视给出一个坊巷大景,让观众一目了然坊巷的格局,并营造了纵深的空间感;用大中近特各种景别组合细致展示了三山诗社的吟诗活动,鹤发童颜的诗人们端坐在小黄楼的古典花厅园林中,用地道的福州方言吟诵折枝诗,老人与老宅、古韵形成了奇妙的和谐;“七夕”当天从下午到晚上的一段逐格摄影,正好是在台风来临前两天拍摄的,以南后街牌坊、马鞍墙等为前景记录的光影变化营造出风起云涌的效果,似乎暗合着三坊七巷那些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寓意着以他们为代表的“半部中国近代史”。

与此同时,该片还带给观众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不一样的三坊七巷:这里除了大宅老屋,还有花有树、有水有鱼,四时自然景致美不胜收。在片中的节点——节气,以特写镜头展示坊巷适时的梅、木棉、榕、荔枝、鲤鱼等配以儒家经典《礼记·月令》的文句,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愉悦。如“立春”:以微焦拍摄郎官巷二梅书屋前盛开的一朵梅花,嫩绿的枝条上一朵粉得能掐出水的梅花含笑绽放,从画面一角缓缓飘出一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礼记·月令》”,每一帧节气的画面都拍得十分雅致,贴合这里季节变换的独特景致和步调,以契合三坊七巷的气质。又如“立冬”:以大全景拍摄玉山涧“天竺王榕”、双抛桥“合抱榕”,表现“立冬的冬不是福州的冬”,用榕树常绿的特质寓意着坊巷间人与文化的生生不息。

纪录片摄像的镜头正是对准了这些独一无二的福州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肉燕制作技艺、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书画裱褙技艺,以及福州民居、折枝诗以及不同节气的花语,以刻意的设计,从专业技术角度展开诗意的讲述,使片中的故事既接地气又蕴含深意。

二、细节重刻画
《中轴线上的老福州》第二部《上杭与下杭》拍摄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即上下杭街区拆迁改造期间,我们把关注的目光直接投射到上下杭原住民的生存状态中,跟拍了五个代表人物(家庭):退休工人老李一家、老手艺人柯藤伯一家,“咸康参号”老板夫人董奶奶、“生顺茶栈”后人欧阳芬、老建筑保护志愿者薛纪天。通过两年多的跟拍,用客观冷静的镜头真实展现了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户的喜怒哀乐以及对变革阵痛的不同反应,让受众深切地地感受到上下杭街区的实体(建筑与人)在拆迁中难以避免的阵痛以及不同家庭的悲欢离合。丰富的故事和特殊的时间背景,使全片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与第一部《三坊七巷间》诗意的风格不同,《上杭与下杭》的基调是“现实”,因此我们选择以平视的视角进行客观的记录,没有采用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是用人物采访、同期声和常规拍摄,辅之以平实的旁白叙述,强调人物、事件的本真。当然,在叙述过程中,我们非常注重细节刻画,大量运用了特写镜头。特写镜头可以用来表现人和物,主要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能细致地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具有生活中不常见的特殊感受,给受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印象。而对物的特写往往蕴含着重要的戏剧因素,有着强调和加重的含义。比如,老李一家搬离居住了50多年的星安桥巷12号时,他们家的宠物狗“拉嘉”竟然不知所措、依依不舍地赖坐于地,不愿被拉上板车,当它终于被老李夫妇硬抱上车后,它转头对老屋忧伤地回眸——这一眼,把老李家搬迁的故事带进了一个小高潮,一只两岁的小狗尚且如此,何况人乎?实在撞击人心。又如,当老李好不容易置换到两套现房加紧装修,就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搬入新居安享晚年时,一向身体硬朗的老母亲却在过渡屋内因中风而猝然离世。在后期编辑时,文明特地找出所有有关李老太太的拍摄资料,发现在之前的两组镜头中老太太都热情地塞给我们橙子,这些镜头我们原本是作为花絮拍摄的,现在都用到了正片中,并在老李深情回忆母亲时又将镜头推到旁边桌上的橙子。橙子在本片中三次出现,特别是最后一次运用特写予以强调,使观众对老太太在梦想即将实现的前一刻离去倍感遗憾与惋惜。

用大量的特写镜头突出细节刻画,凸显出“这一个”的与众不同,是最直接有效的讲故事手法,它将拍摄宗旨和故事重点很直观地传达出来,使观众能最快接收到相关信息,从而顺利地完成观者与创作者的心灵互动。

三、视角有切换
《中轴线上的老福州》的第三部《仓前到岭后》,创作手法与《三坊七巷间》和《上杭与下杭》略有不同,改变了前两部多点平行展开的叙事方法,以80后青年林轶南的职业选择为切入点,通过他寻访罗园和忠庐的经历,讲述当年罗园大总管、每年创意拍照以“观我”的叶景吕的故事,以及“教师基地”忠庐中走出的许家儿女和黄以雍等教育界前辈的故事,表现这些人和事对今天年轻人的影响。叶景吕每年春节都把自己的相册拿出来翻阅,这种一年一度自我回望、自我总结、自我观照的仪式,成了他独有的“观我”体验。当这种“观我”的意识投射在正处于求学迷茫期的博士生林轶南身上时,对他的人生而言显然是最直接的映照和最鲜活的镜鉴。本片的叙事手法从之前平行的“多人散点”变成以林轶南为中心的“焦点发散”,因此拍摄手法也相应有所不同。

基于对本片的这种把握,我们在设计镜头时决定采用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交替使用的做法,在客观镜头的基础上凸显主观镜头的表现力,以更好地表现林轶南从前人故事中得到启示进而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观我”体验。一般来说,在电影中经常是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结合使用,相辅相成,大多都选择用主观镜头带观众“入戏”,用客观镜头“缝合”观众认知,二者结合以达到叙事的完整流畅,是作品艺术性的一个表现,但在偏重于纪实的纪录片中运用并不多,我们决定在本片中做个尝试。

客观镜头是摄像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拍摄的镜头,其直观效果可产生临场感,使观众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判断力,以客观的视角参与故事情节发展。所以,大量运用此种镜头,是纪录片镜头组成中的主要成分。主观镜头指的是摄像机直接代表片中人物视点所拍摄的镜头,它把摄像机镜头当作片中人物的眼睛,直接“目击”生活中其他人、事、物的情景。因为代表了片中人物对人或物的主观印象,主观镜头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可能使受众产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进而促使观众和人物进行情绪交流,获得共同的感受。在本片中我们选定几个段落采用主观镜头,如开篇部分表现林轶南临近毕业时漫步于同济大学校园的迷茫心态,以及走在岭后路一带寻访消失二十多年的邑秀山庄遗迹,走近罗园、忠庐了解前人故事的身影,我们在常规拍摄林轶南行走镜头之后,都要用osmo(凝眸)以主人公视角再走一条,编辑时予以穿插,主观镜头和客观镜头结合使用。

对受众而言,视角变换是一种有趣的观看体验,使之身处片中人物的位置,更直接地去感受片中人物的活动轨迹和所见所闻,从而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这在讲故事方面不失为事半功倍的手段。

在福州广播电视台专题部纪录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历时六年,拍摄、制作了《三坊七巷间》、《上杭与下杭》、《仓前到岭后》三部长纪录片,组成了《中轴线上的老福州》系列。这一系列不仅是电视工作者创作的一个纪录片作品,同时也是我们为保留城市记忆所奉献的绵薄之力,播出后收获了较好的反响。这三部纪录片还分别荣获中广联“中国纪录片国际选片会”、中国视协“人文中国”纪录片评选、福建广播电视艺术奖一等奖等奖项,这也是对我们历时六年的坚守与探索的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郭唯.电视纪录片《中轴线上的老福州》编导阐述.

[2].游丁琳.如何用画面语言讲好故事——纪录片《中国梦·福建故事》的一些创作剖析[J].东南传播,2016(7).

[3].谷刚先,谷京.空镜头在故事类节目中的运用[J].视听界,2013(4).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GMT+8, 2025-1-15 19:37 , Processed in 0.08077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nnna.top @2010-2025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5, dnnna.top.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