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从《大后方》中看新时期纪录片的真实与立体

2020-2-15 20:32| 发布者: 小白兔| 查看: 411| 评论: 0|原作者: 梅璐 重庆大学

摘要: 一、真实:独特视角还原战争历史(一) 画面代替语言展民族精神《大后方》区别于以往历史纪录片的一点是在片中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其中大部分都是剧组远赴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和台湾等地, 寻访影像资料和 ...
一、真实:独特视角还原战争历史
(一) 画面代替语言展民族精神
《大后方》区别于以往历史纪录片的一点是在片中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其中大部分都是剧组远赴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和台湾等地, 寻访影像资料和采访者得来的, 面对这些数量庞大且片段式的影像, 对这些影像资料的运用和整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影片中, 聚焦重点事件和重点任务, 串联起战争历史, 重塑前后方军民一心共同抗战的民族精神。这些记录历史的珍贵影像资料构成这部纪录片最大的视觉魅力。

在《大后方》中所用到的影像资料除了从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或者中国三峡历史博物馆等处寻访得来, 还有一些从日本得来的日本拍摄的影像资料。从这些对日本人的采访或者是从日本人视角出发拍摄的镜头来看, 战争不止对中国造成了极度的破坏, 对日本普通士兵也造成了一些伤害, 在第三集《愈炸愈强》中就引用了日本拍摄的影像资料, 一个日本士兵机械式的反复填装发射炮弹, 弹壳一枚一枚的滚落起来堆在一起的镜头, 把日本士兵是帝国主义的战争机器的这一现象表现出来, 强烈且令人震撼。

上述所有影像资料均体现出一个特点, 编导在处理这段被同战争史的时候, 将具体的战役战略部署、军事活动等当成历史背景, 重点展现的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外辱的民族精神和国土家园不容侵犯的民族大义, 影响摒弃掉的按历史脉络叙事的形式上的“形”散造就了影片主题立意上的的“神”不散。

(二) 立体多层面叙事讲述民族战争
以往反映抗战题材的纪录片往往将视角锁定在战争本身或者英雄人物身上, 重点还原战争的残酷和艰难, 《大后方》正如主创团队所说:“别人讲过的少讲或者不讲, 或者换一种全新的角度讲”, 每一集的编导都将视线放在成为前线粮仓、为前线造枪造炮、为前线送兵作战、为前线伤兵疗伤和为前线输送战时物资的大后方。

一场反抗侵略的战争要想成功, 不仅靠军事策略和不畏强敌的英勇士兵, 民族大义和不畏强敌固然重要, 但谋略、忍耐、坚持甚至运气都不可或缺。《大后方》正是从这个点入手, 力求还原一个涉及到政府、工业、教育、医疗卫生、民意等在内的多层面立体战争。前几集按照时间发展顺序先讲述国民政府西迁然后是上海等战区沦陷前工厂的西迁, 再然后是重庆大轰炸, 大后方防空系统的筹建与巩固。在前三集中, 将中国人民在紧迫形势和战争的残酷下,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掠夺和轰炸毫不退缩, 顽强抵抗的精神塑造得生动全面。从第四集开始, 按照医疗卫生、教育、交通、文化、工业、社会等各个方面, 打破了以往抗战题材纪录片题材单一的限制, 展现了战争吃紧到相对稳定再到胜利的过程。这种总分总的叙事方式, 更加全面地展现了抗战的各个阶级, 各个团体, 各个党派团结一致对外的民族气节。

另外, 以主要认为作为每集的叙事线索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就是不要同他讲和》中的蒋百里和刘湘、《占地红十字》中的林可胜和陈志潜、《雾都、风云际会》中的董必武, 以主要人物展开叙事加以这些人物的回忆与自述, 使历史事件的讲述增添了电影故事性, 在保证了纪录片真实性的基础上, 是可看性增加, 透过片子感受到的抗日民族坚强勇敢的民族气节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感染力十足。

二、开放:打造多维叙事时空
上述不管是在叙事还是影像资料的选择上《大后方》都打破了以往红色抗战题材影视作品的条框,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另外, 开放式的研究性创作理念也是片子成功的一大因素。这种创作式的研究理念体现在片子的叙事角度以及对叙事时空的多维扩展上。

(一) 打破党派间隔, 全民抗战
以往红色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以讴歌中国共产党优秀伟大将领为主, 中华民族艰难的抗战历史中, 中国共产党在战略部署以及军事调配, 鼓励民心等各方面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该片中, 编导将视野放大, 对“全民”两字进行了更深的诠释, 在片中, 讲述了许多国民党军官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英雄情结, 这无疑是一种开放包容的创作态度, 例如《就是不要同他讲和》中的国民党四川军阀刘湘, 在民族危难之际, 带领自己的川系将士远赴前线参与抗战, 为国民政府西迁提供保障。对这些国民党军官的歌扬赞颂, 更加凸显了“全民抗战”中“全民”两字, 面对侵略, 不分党派, 不分阶级, 不分官民, 全部投入到争取自由的队伍中去, 这样的讲述更加符合《大后方》创作理念, 难能可贵。

另外《大后方》还呈现了党外形形色色的支持抗战的人物:《一滴汽油一滴血》中的翁文灏一家;《占地红十字》中的志愿者们, 真实的反映了他们在抗战中的力量和给予前方战场的支持, 表达了军民一心共同抗日的民族精神, 这样一条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的, 包含了各党各派、工人、农民等各个阶层的全民族精神领域的“统一战线”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也从本质上决定了中国必胜的内在原因。

(二) 历史与现实空间维度的营造
《大后方》中大量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重现历史的真是审美价值, 在此不多赘述, 创作者通过这些珍贵的资料所建构了一个真实的历史空间, 在这一部分的呈现上, 配合这解说词, 在细节部分, 影片做到了真实之外的情感渲染, 例如《愈炸愈强》这集中, 在讲到日本投放的百枚燃烧弹是繁华的重庆街区顿成一片火海时, 编导通过后期调色将彩色画面上鲜明的红色火焰进行了黑白处理, 这样的处理方式形成了画面情绪上的一种加重, 画面的黑白代表的是被轰炸下, 家园变成一片火海的重庆人民精神领域的创伤和悲愤, 这样的处理, 将原本强纪实性的影像赋予了浓烈的情感色彩, 画面的感染力十足。

除此之外, 纪录片通过采访大轰炸的“亲历者”, 去构建一个存在于他们脑海和记忆中的, 也即将被现实观众所了解的关于战争的现实空间, 这一部分的安排在补充战争细节和完善影片审美层面的情感渲染上有着细腻的效果。《愈炸愈强》中通过郭沫若儿女的采访, 补充了日军轰炸次数的细节, 对蒋培女儿的采访从侧面烘托出了组建重庆最初防控体系的艰难, 在视听的配合上, 人物采访紧密配合这影像资料, 烘托出了战时历史气氛, 这一集中对90多岁高龄的白发老人的采访, 当老人情绪激动地讲述当时防空预警系统运作细节, 嘴里模仿发出汽笛的警报声, 紧接着画面声音响起汽笛警报, 画面切换到琵琶山上的紧急警报和奔跑近防空洞的人们, 画面的配合在情绪上渲染到极致。历史与现实空间维度的营造, 使片子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得以兼顾。

三、结语
《大后方》通过新颖的叙事角度和丰富真实的影像资料将一段人人熟知的历史娓娓道来, 重新还原, 历史的考究式呈现让影片多了几分厚重, 无疑给纪录片创作增添了一部优秀的参考作品, 另外, 这部纪录片产生的价值, 在于提供了一种重新发现和探究历史的方式, 并让纪录片这一艺术样式贴近了年轻一代的审美, 在特殊的历史时间贡献了思考方向, 也产生了反思战争的理想正义感。

参考文献
[1]许晗, 毛殷平.故事、娱乐与个性:美国调查类新纪录片创作的三重维度[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6) :133-136.

[2]李佳.《大后方》:穿越时空的“中国故事”——专访纪录片《大后方》总策划、总撰稿周勇[J].红岩春秋, 2015, 12:8-12.

[3]张欢欢.抗战纪录片《大后方》的叙事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 2017, 04-05.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相关阅读

Archiver|小黑屋|纪录片资源站-高清纪录片下载

GMT+8, 2025-1-15 19:35 , Processed in 0.07582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nnna.top @2010-2025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5, dnnna.top.


免责说明:本站所有纪录片视频、图文介绍等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纪录片部落仅支持web页面展示和文字介绍,绝不提供在线观看和存储服务,也不参与录制、上传、压片。若本站收录内容无意侵犯贵司版权,请发邮件【a885185#163.com】联系本站,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回复邮件、同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