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电视台《涪州纪事》栏目自2015年6月开播, 自开播之日起, 就立足于涪陵本土, 以小视觉来关注社会的大变化, 节目文化氛围浓郁, 受众反响热烈,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现结合栏目运作实际, 探讨如下。 一、关于纪录片题材本土化 鲁迅先生在《致陈烟桥》一文中曾说:“ (文学艺术) 有地方色彩的, 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后来这句话被升华为一句至理名言:“ (文学艺术) 越是民族的, 越是世界的。”对于纪录片来说, 道理同样如此, 区县电视台由于自身地缘因素, 和国家台、省级台相比, 自然缺乏大成本制作;缺乏全国、全省视野下的鸿篇巨制。但是可以立足本土优势, 探索差异化发展, 推出一批小而精的特色节目, 从而独树一帜, 异军突起。 涪陵地处三峡库区腹地, 巴王陵墓大多归葬于此。加之涪陵榨菜享誉全国、风靡世界, 可以说是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涪陵榨菜。榨菜众人皆知, 但是榨菜的原材料青菜头却鲜为人知。至于青菜头如何从田间地头走上餐桌, 成为地地道道的美食, 不少消费者和观众就更加不熟悉了。抓住这一看点和亮点, 《涪州纪事》栏目先后推出了《深山藏美味》、《菜乡—收获时节》、《餐桌、那一抹翠色》、《榨菜飘香》、《涪陵汉子榨菜情》、《涪陵青菜头进京赶考记》六部纪录片, 对涪陵青菜头如何变身为榨菜, 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宽领域的构思和拍摄, 成片效果让人眼前一亮, 从而做到了人无我有。 二、纪录片内容故事化 拍摄制作《涪州纪事》多部纪录片之后, 编导团队越来越明白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做纪录片, 就是做故事、做情怀、做担当。当今传媒发展日新月异, 新闻资讯更新频繁, 如何在短平快的新闻背后, 更多揭示人文关怀, 那就得看纪录片的创作水准和功底。经过外出学习和不断总结, 《涪州纪事》栏目编导团队始终牢记一个原则:“镜头围着人物转、人物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戏剧化、冲突化”。 和大台相比, 《涪州纪事》播出频率是每月一期, 每期20分钟, 这么长的时间段, 如何吸引观众, 那就得用作品说话, 用真情实感来打动人。2017年9月9日, 《涪州纪事》曾推出《涪州桥韵》这部记录片, 对古涪州现存的石拱桥进行了一次全景式的扫描, 并遴选出了涪陵区蔺市镇龙门桥;涪陵区青羊镇神仙桥、十三孔大桥;涪陵区义和镇万寿桥;马武镇碑记桥进行抢救性拍摄。花若结语还多事, 石不能言最可人。桥本普通, 但是通过探索建桥人背后的故事和修建桥梁的过程却很有意义。 比如神仙桥, 它屹立于涪陵区青羊镇青烟洞峡谷中, 至今已有23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 神仙桥与其下游的十三孔大桥同时开建。开工那天, 两桥都没有找到河床作为桥梁的基角, 正当掌墨师傅焦虑万分的时候, 一天一位叫花子来到工地讨饭吃, 好心的工友收留了他, 看到掌墨师和工人师傅们愁眉苦脸的样子, 叫花子问明了原由, 就用工地厨房里刚买来的水豆腐在厨房搭起了积木, 等到晚上大伙吃饭的时候, 到处找豆腐, 却在河床边的一块巨石上, 找到了一座由豆腐搭建而成的桥梁模型, 叫花子却从此不见了身影。掌墨师由此受到启发, 以河边巨石为基脚, 修建石拱桥跨越河谷, 历时数月即成。大伙认为叫花子是天上的神仙, 特意下凡到民间来给两岸群众造福, 因此给新建的这座石拱桥取名为神仙桥。 诸如此类的传说还有很多, 这些内容虽然是民间故事, 但是通过编导团队情景还原, 再通过三维特效进行处理, 很好地还原了古桥的面貌和神韵, 做到了既忠于事实, 又吸引眼球, 节目播出后, 好评如潮。 三、纪录片包装精美化 真实是纪录片的天职, 但是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 通过情景再现, 三维建模, 影视资料、档案资料、照片还原等多种手段探寻事实真相却必不可少。一部纪录片外拍结束, 往往才完成七成的工作量, 通过对画面的调色, 影视资料和照片的补充, 才能更好的出新出彩, 可谓是“慢工出细活”。只有以专业化的新思维, 像大国工匠一样用心打磨自己的作品, 才能制作出走心的片子。以《涪州纪事》栏目《水, 滋养生命的故事》为例, 片子的由头是盛夏时节, 涪陵区武陵山乡金子村缺水, 但是编导却以气象爱好者亚梅感测地表温度开篇, 通过三维建模涪陵区水系图、精选配乐, 营造氛围、制造悬念, 适当留白、画中画特效等多种手段, 将原本一条新闻短消息打磨成了2017年度重庆市区县好新闻二等奖, 达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传播手段多样化 共享经济时代, 节目是用来看的, 不是用来自娱自乐的。新闻传播也好, 栏目宣传也好, 只要守正创新, 不断转变方式, 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观念, 加大自我营销力度, 最终才能在收视率上有所斩获,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基于此虑, 涪州纪事在涪陵本土加大了品牌推广力度, 通过网络海选节目选题, 重点项目前期召开座谈会进行理论研讨, 实地调研和栏目宣传, 节目制作完成后, 除了在涪陵电视台综合频道、科教频道、都市频道进行滚动播出, 而且还通过涪陵广播电视台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无限涪陵客户端进行点播和二次传播。 为了更好的宣传本土栏目, 栏目编导团队还发动同事和家人, 在微信朋友圈转发节目链接, 吸引更多网友和热爱纪录片的人士共同关注和传播, 在节目上线24小时内, 推出了十余部点击量过万的好作品。 总而言之, 电视是门遗憾的艺术, 但是纪录片生产就是要尽量不留遗憾, 只有多端发力, 不断摸索, 勤于总结, 用脚力、笔力、脑力浓缩历史、记录时代, 最终才能创作出不愧于基层大众和伟大时代的好作品。 |
GMT+8, 2025-1-15 19:36 , Processed in 0.07453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