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铁西区》的艺术构思 纪录片《铁西区》的艺术构思 在拍摄前,导演就考虑过影片的剪辑和结构。王兵曾经说过:“我个人喜欢影片中采用不断变化的长镜头,喜欢在庞大和复杂的题材中使用非常严谨的复调式结构,不完全依赖于事件而通过电影的内部影像和人物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来进行结构。同时,时间和空间一直是我电影中一切语言的基础,并使自己的电影在非常写实的基础上寻找个人的观察视点。在铁西区的拍摄和剪辑过程中,我自始至终严格地依照上述方法来工作。”在铁路、工厂、生活区(艳粉街)三部分相互对照和呼应的结构中,三条叙事线索平行展开,通过人物的穿插和延伸,将它们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结构。
作品的中心视点主要是通过火车的运行来展示的。要想使火车和铁路在作品中不仅仅是语言的外在形式,那么,就需要在火车上或铁路周围找到强有力的人物和故事。导演把叙事重点放在具体的两个人物即老杜和他的儿子的故事里,这样铁路这一条叙事线才能支持影片的整体叙事结构。工厂是社会区域群体经济和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居住在铁西区的绝大部分居民都要依靠工厂来生存,所以它才真正是这部作品的主人公。
生活区(艳粉街)和工厂、铁路从作品主题和结构上形成一种呼应的关系。九个多小时的电影,讲叙一个国家关于机器工业时代转型的故事,沉重的主题、繁多的细节,摄像机在王兵那里举重若轻。在无法将一个事物完整地叙述出来的时候,描述细节是我们最好的表达方式。王兵说,纪录片是需要耐心的。当你有一天对生活、对自身开始怀疑的时候,你开始有痛苦和困惑的时候,看纪录片,理解起来会更深刻,很多东西可能会打动你。
纪录片《铁西区》的艺术构思 在相关新闻报道中,铁西区今日的面目已焕然一新。企业搬迁腾出的土地,由区政府统筹规划,植入商贸服务等新兴企业,以现代物流为特征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商贸服务区初现规模。铁西区已发展成为既体现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特征,又有研发创新功能、流通集散功能和居住生活服务功能的综合性新区。而那些工厂、铁路、那些曾经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失落、无奈和忍耐,与那些消失的大工业时代的遗留物一样在城市的版图上被一笔抹去。后工业时代来临了,冰海沉船被淹没在历史的洋底,只有这部纪录片还时时冷硬地使我们记起曾经的悲欢。
对于以《铁西区》为代表兴起的新纪录运动,吕新雨是这样总结的:它孕育了一种精神的转向,那就是重新回到现实。新纪录运动不约而同出现了一种趋势:到底层去。他们直接的动机是想揭示中国的现实问题和人的问题,关注现实,关注人,特别是社会底层和边缘中的人。当整个社会因为乌托邦冲动的消解而开始犬儒化了,新纪录运动却把理想转化为精神的潜流灌注在一种默默的行为上。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依然是世纪年代时代精神的产儿,与那种精神有亲密的血缘联系。谨以这段话为王兵的工作、为《铁西区》的意义作结。 |
GMT+8, 2025-1-15 16:49 , Processed in 0.18884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