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部落–纪录片知识-传播学知识-传媒知识-传媒学院-电影知识-基础理论-纪录片欣赏-纪录片美学-电影学院-纪录片历史-中国纪录片知识-基础知识-纪录片论文-学术论文】
《丝绸之路》所采取的中外合拍方式为纪录片的创作打开了新的视野,合作方资金与先进设备的投入也解决了我国电视资金不足、设备落后的燃眉之急,因此,当《丝绸之路》正在拍摄的过程中,中央台又和日本影视界进行合作,拍摄我国的长江。拍摄完毕以后,日方却迟迟没有编辑出来,1983年中央台决定根据拍摄的素材自己编辑完成一部纪录片,这就是《话说长江》。
《话说长江》最大的突破在于与观众的交流性。这种交流性首先体现在解说员的出现。在每一集中,随着“话说长江”主题歌的响起,陈锋和虹云两位亲切和蔼的,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虽然还带有很大的播音特点,有种居高临下的气势,但弥补了画面的不足,并运用当时已有的抠像、叠画等技术条件,增加了画面的信息量。
其次是增加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征集。在此基础上又组织了一场《话说长江》音乐会,极大地鼓舞了观众的参与热情。在播出过程中,节目组又收到10 000多封观众来信,对节目提出意见、建议,发表评论。为回复观众来信,又专门做了两集“答观众问”,这使节目与观众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赢得了观众对节目的认同。通过与观众的交流与反馈,《话说长江》达到了40%的收视率,第一次掀起了纪实节目的收视高潮。
第三,培养了观众定时收看纪录片的习惯。当时纪录片的播出没有固定的栏目,是不定时的,因而观众难以及时收看纪实性的节目。《话说长江》采用在周末准,点准时的播出方式,25集,每集20分钟,很快使观众养成了收视习惯,当时新华社报道说,“每到星期天晚上,数百万中国人便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系列片《话说长江》”,这种播出方式对电视节目栏目化的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话说长江》还开创了“话说”节目的先河,使纪录片以大型系列节目的形式出现,后来的许多纪录片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喜同乐-纪录片自习室) 【本文发布在纪录片部落(http://www.xitongle.com)-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纪录片部落-纪录片创作者、纪录片爱好者聚集的部落。本站提供纪录片创作,纪录片拍摄,纪录片策划、脚本、纪录片分析解读、纪录片影评的相关文章,提供国内外最新纪录片下载,包括BBC纪录片、NHK、探索频道、CCTV纪录片的下载;提供最新电影的影评、剧本创作、导演功课、灯光、剪辑等相关文章资料。 |
GMT+8, 2025-1-15 19:49 , Processed in 0.08325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